314905 校领导率团出访德国、格鲁吉亚、阿塞拜疆 https://news.bfsu.edu.cn/archives/314905

10月27日至11月3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刚率团出访德国、格鲁吉亚、阿塞拜疆,访问第比利斯自由大学,第比利斯国立大学,格鲁吉亚国家语言局,格鲁吉亚教育、科学和青年部,卡扎尔大学,阿利耶夫基金会,阿塞拜疆国立经济大学,阿塞拜疆国家新闻社,巴库国立大学,阿塞拜疆国家科学院,拜访中国驻格鲁吉亚大使馆、中国驻阿塞拜疆大使馆,调研慕尼黑孔子学院,围绕语种专业建设、校际合作、孔子学院发展及双边教育文化交流等开展系列会谈活动,取得丰硕成果。

德国:深化孔子学院合作,共建实习实践基地

10月27日上午,赵刚到访慕尼黑孔子学院,与孔院中方院长及全体工作人员举行座谈。当日下午,赵刚一行会见了慕尼黑东方基金会捐赠人、慕尼黑孔子学院理事长莱茵哈特·帕拉特,慕尼黑东方基金会理事、慕尼黑孔子学院理事雅各布·帕拉特以及孔院外方院长高芳芳。赵刚对莱茵哈特·帕拉特长期给予慕尼黑孔子学院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向对方介绍了北外的基本情况及国际化发展战略。莱茵哈特·帕拉特表示,东方基金会始终坚定支持孔子学院的建设与发展,对慕尼黑孔子学院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10月28日上午,正在德国访问的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于英杰率代表团访问慕尼黑孔子学院,与慕尼黑孔子学院中外方院长、雅各布·帕拉特以及北外代表举行座谈。于英杰充分肯定了慕尼黑孔子学院在中德人文交流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并就未来工作提出三点方向:进一步强化中德青少年交流、积极开展文化传播创新、持续优化留学服务体系。随后,赵刚代表北外、雅各布·帕拉特代表东方基金会,共同签署了关于继续合作建设孔子学院的协议,以及北外与慕尼黑孔子学院共建海外实习实践基地的合作协议。于英杰见证了协议的签署和“北京外国语大学海外实习实践基地”的揭牌仪式。当日下午,赵刚与北外在德合作的四所孔子学院中德方代表举行工作会议,共商可持续发展路径。

格鲁吉亚:推进新建语种专业建设,拓展高校多层次合作

10月29日上午,赵刚一行与第比利斯自由大学孔子学院格方院长、格鲁吉亚著名汉学家玛琳娜·吉布拉泽就汉语人才培养等话题举行座谈。当天下午,代表团访问第比利斯自由大学,与该校副校长玛琳娜·卡尔查瓦等就推动学生交流、合作研究和学术活动进行深入交流。赵刚介绍了北外总体情况,并重点介绍了格鲁吉亚语专业的建设情况以及北外在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等“语言+”方面的成果。玛琳娜高度评价了北外的办学成就,并希望与北外在相关领域开展务实合作。

10月29日下午,代表团访问格鲁吉亚国家语言局,会见局长乔治·阿利贝加什维利等。赵刚介绍了北外整体情况,特别是新建格鲁吉亚语专业情况,重点说明了北外在外语教育领域的创新发展。乔治介绍了语言局的发展概况并演示了语言局的“中-格转译器”项目。此外,双方就共同开展研究、共同举办学术活动、共同推动语言资源建设以及双方文学作品翻译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并达成了多项共识。

10月30日上午,代表团访问第比利斯国立大学,会见该校校长贾巴·萨穆什亚,双方正式签署《北京外国语大学与(伊万·贾瓦希什维利)第比利斯国立大学合作谅解备忘录》。赵刚介绍了北外的办学历史以及整体发展情况,并重点介绍了首次招生的格鲁吉亚语专业的建设成果。贾巴也详细介绍了第比利斯国立大学在整个南高加索地区的历史沿革以及综合实力,并对北外学生来第比利斯国立大学学习、交换表示期待。

10月30日中午,代表团拜访中国驻格鲁吉亚大使馆,周谦大使会见代表团。赵刚介绍了北外最新的发展情况,尤其是格鲁吉亚语专业人才培养以及与格鲁吉亚方面的合作情况。周谦作为北外校友,高度评价北外在推动中格各领域交流中的贡献,表示将全力支持北外格语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为密切中格交流携手努力。

10月30日下午,代表团访问格鲁吉亚教育、科学和青年部,会见第一副部长莱万·悉尔西亚什维利、高教司司长麦亚·舒霍什维利、国际司司长尼古拉斯·贝塞德吉莱、高教司副司长玛丽安·凯布里亚等。赵刚介绍了北外的总体情况以及格鲁吉亚语专业的建设进展,并对前部长今年5月来访北外表示感谢。莱万·悉尔西亚什维利赞赏北外与时俱进的办学思路,并高度评价北外为格鲁吉亚语专业建设所作出的努力,表示将积极推动格鲁吉亚高校与北外的交流。双方就联合举办学术活动以及联合开展学术研究等方面达成合作意向。

阿塞拜疆:强化战略伙伴关系,签署多项合作文件

10月31日上午,代表团访问阿塞拜疆卡扎尔大学,会见大学创始人、理事会主席哈姆雷特·伊萨汗勒及校长拉齐娅·伊萨耶娃等。赵刚介绍了北外在语言教学、学科发展、区域研究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尤其是阿塞拜疆语专业的建设情况。拉齐娅·伊萨耶娃则重点介绍卡扎尔大学发展概况,双方就合作开展格语人才培养等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会晤后,赵刚与北外阿塞拜疆语专业赴卡扎尔大学学习的5名本科生开展座谈,随后访问了卡扎尔大学中国研究中心并代表北外向中心赠书。赵刚为卡扎尔大学师生作了题为《中国外语教育的发展与变革:以北京外国语大学为例》的主题讲座,并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

10月31日下午,代表团拜访中国驻阿塞拜疆大使馆,公使衔参赞丁涛会见了北外代表团。丁涛详细介绍了中阿两国关系发展的现状。他特别指出,今年四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和阿塞拜疆共和国关于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签署后,中阿双边关系达到历史新高。赵刚感谢使馆长期以来对北外的支持,并介绍了北外在阿塞拜疆语专业建设方面取得的最新进展。

当日晚间,代表团访问阿塞拜疆盖达尔·阿利耶夫基金会,会见基金会执行主任阿纳尔·阿拉克巴罗夫,双方签署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与阿塞拜疆盖达尔•阿利耶夫基金会合作谅解备忘录》。赵刚还分别会见了盖达尔·阿利耶夫基金会副主席莱拉·阿利耶娃和国民会议主席萨希芭·加法罗娃。双方回顾了基金会与北外的历史交流,赵刚简要介绍了北外阿塞拜疆语专业发展历程,支持盖达尔·阿利耶夫基金会提出的远程汉语教学计划,希望加强双方机构合作。阿方对此表示支持和感谢,并希望未来访问北外并促成更多合作。

11月1日上午,代表团访问阿塞拜疆国立经济大学,会见校长阿达拉特·穆拉多夫和副校长胡赛因·哈萨诺夫。赵刚介绍了北外阿塞拜疆语专业建设成果及“语言+经贸”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向,提出双学位合作设想。双方就此达成共识,阿方校长表示,计划派送专员赴北外考察具体合作细节,两校签署《北京外国语大学与阿塞拜疆国立经济大学合作谅解备忘录》。

11月1日下午,代表团访问阿塞拜疆国家新闻社总部,赵刚接受阿塞拜疆国家新闻社和阿塞拜疆国家电视台的专访。内容聚焦中阿教育合作与语言专业发展。赵刚指出,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两国之间高等教育合作进入新的阶段,特别是今年4月双方签署的《联合声明》更加有力推动了两国的教育与人文交流,并有效促进了语言教学的开展。赵刚表示,在两国人文及经贸交流中,语言人才至关重要。北外愿与阿方相关高校深入开展合作。阿方媒体指出,赵刚的阿塞拜疆之行开启了中阿高校合作的新阶段。专访内容于当地时间晚八点在阿塞拜疆国家电视台播出。

11月2日上午,代表团访问巴库国立大学,该校校长艾尔钦·巴巴耶夫热烈欢迎了北外代表团。双方探讨了人工智能时代语言教学、区域国别学建设等议题,就共建双学位项目,举办汉语与阿塞拜疆语语言竞赛达成初步意向。双方还希望进一步加强校际间的学术科研交流。巴库国立大学国际处处长拉乌夫·阿利耶夫和孔子学院中方院长王浩强参加会见。会谈结束后,赵刚看望慰问了在巴库国立大学交换学习的3名北外阿塞拜疆语专业本科生。随后赵刚访问了巴库国立大学孔子学院。

11月2日下午,代表团访问阿塞拜疆国家科学院,会见院长伊萨·哈比卜拜利。赵刚对科学院成立80周年庆典表示祝贺。伊萨·哈比卜拜利回顾了其三次赴北外讲学的经历,表达了对北外深厚的情感。双方回顾了北外阿塞拜疆语专业的发展历史,就文学研究、中阿经典著作互译等议题交换意见。伊萨·哈比卜拜利提议为在北外攻读阿塞拜疆语的中国学生举办专场讲座。双方签署《北京外国语大学与阿塞拜疆国家科学院合作谅解备忘录》。

北外亚洲学院院长苏莹莹、孔子学院工作处副处长(主持)翟峥、格鲁吉亚语教研室主任袁博、阿塞拜疆语教研室主任阿格申·阿利耶夫部分陪同访问。

相关报道链接:

阿新社(标题:中国副校长(赵刚):随着中-阿合作不断深化,对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

https://azertag.az/xeber/chinli_prorektor_azerbaycan_ile_emekdasliq_inkisaf_etdikce_xarici_dil_bilen_pesekar_kadrlara_ehtiyac_da_artacaq____musahibe-3837019

阿塞拜疆国家电视台(话题:北京的阿塞拜疆语教学)

https://m.youtube.com/watch?v=CNc0T1wqFbY

2025-11-06
314895 北外多项成果获评中国教育技术协会 “数字教育创新成果奖” https://news.bfsu.edu.cn/archives/314895

11月4日,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主办的“第八届中国教育技术创新发展与应用成果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大会发布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数字教育创新成果奖”评选结果,北京外国语大学信息技术中心组织申报的《“数智北外”--数据治理驱动教育数字赋能实践范式》《人工智能助推高校教师发展理论与实践创新》和《校园一卡通数据分析平台建设和应用》三项成果分获一、二、三等奖。北京外研在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iTeach教师数字素养AI平台:建设应用与创新实践”项目获得一等奖。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成立于1991年,是我国教育信息化领域唯一的国家级行业协会。协会为深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充分发挥创新成果的示范引领作用,表彰数字教育领域卓越实践者,面向会员组织开展了“数字教育创新成果奖”评选工作。根据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数字教育创新成果奖评选办法,经机构推荐、资格审查、网络评审、会议评审等程序,共评选出一等奖71项、二等奖165项、三等奖237项及优秀奖271项。

“十四五”期间,北外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以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第一、二期试点工作为重要抓手,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在智能教室建设方面,完成了现代化智能教室集群的构建,实现了教学环境的智能化升级。数据治理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建立了完善的数据管理体系。教师智能素养提升工程扎实推进,通过系列培训和实践应用,显著提升了教师队伍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安全屏障。   

2025-11-06
314889 北外学子在2025年笹川杯日本研究论文大赛上取得佳绩 https://news.bfsu.edu.cn/archives/314889

11月2日,“2025年笹川杯日本研究论文大赛”决赛及颁奖仪式在吉林大学举行。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共有5组选手进入决赛,其中2024级唐家浩、徐子牧以西方理论与日本特殊性相结合的创新视角和出色的临场答辩获得专家评委一致认可,荣获文学组特等奖;2022级汪皓楠、张淑正荣获文化组一等奖;2023级陈思宇、陈润泽、方正儿荣获文化组二等奖;2022级胡新悦荣获文学组三等奖;2023级王鲁蓁荣获语言学组三等奖。

该赛事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吉林大学和日本科学协会于2018年发起,至今已连续举办8届,是国内日语专业最高规格、最具影响力的本科生论文大赛。比赛以全国高校日语专业本科学生为对象,检验学生在日本研究方面所具有的研究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语言应用能力。本届大赛分为语言学、文学、文化三个组进行评审。通过对全国各高校推荐的论文进行初审,每组确定10篇论文入围决赛答辩环节。

特等奖获奖选手唐家浩、徐子牧接受了人民网记者采访,表示在北外的学习不仅打下了扎实的语言功底,也打开了“日本研究”之窗。唐家浩是北外日语学院为回应时代需求于2024年新设的“日语(日本研究)”专业的首届学生,学习日语仅一年多时间。此次北外学子斩获最高奖项,标志着学校在创新日语人才培养模式、推动专业内涵升级方面取得的良好成效。

2025-11-06
314886 芬兰专业期刊专题报道北外芬兰语教学成果 https://news.bfsu.edu.cn/archives/314886

近日,芬兰专业期刊《芬兰语教师》(Suomenopettajat)推出多篇聚焦北外芬兰语教学的深度报道,全面展现了北外在芬兰语教学与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作为一本面向广大芬兰教师,覆盖从幼儿至成人全学段的专业杂志,该刊长期关注芬兰语教学的前沿议题、学术动态与行业信息。

《全球的芬兰语教学》一文对北外芬兰语专业进行了专题报道。文章系统展示了该专业在课程建设、教学创新与资源整合方面的丰硕成果。在长达23年的发展历程中,北外芬兰语专业逐步建立起系统化、规模化的教学体系,从最初的零起点培养模式,发展到如今涵盖本科、硕士等多层次的人才培养体系。在课程设置方面,专业依托中外教师紧密协作的团队教学优势,构建了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的课程架构。在教学模式上,专业积极推动教学创新,探索多元化教学方式。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专业突破了单一教材局限,构建了立体化教学资源库,涵盖丰富的课程教材、多元的网络教学资源、原版音视频资料,以及文学作品和学术著作。

杂志还采访了北外芬兰语专业两位学生唐薇乐子与石栩嘉。他们分享了选择芬兰语作为专业的双重动因:既是机缘促成,也是个人兴趣的主动选择。通过两年的学习,两位同学都更加坚定了当初的专业选择,并表达了前往芬兰交流的意愿。他们期待未来有更多机会运用芬兰语进行文化交流,探索中芬文化间的异同。

该期杂志的论文专栏刊登了芬兰语专业学生冯忻宇在其导师李颖指导下完成的毕业论文综述。该研究《对外芬兰语教材中的文化呈现——以〈芬兰语大师〉(Suomen mestari)系列教材为例》从产品、实践、观念、社群与个体五个文化维度切入,分析了该系列教材中芬兰国家形象与人物形象的塑造方式,是芬兰境内外第一篇系统研究对外芬兰语教材中文化呈现的学术论文。

北外芬兰语专业于2022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此次芬兰核心教育杂志从教学模式、课程建设到学术研究等多个维度报道芬兰语专业建设,全面展示了北外芬兰语专业在人才培养与学科发展上的丰硕成果。中外教师的协同教学,以语言教学为根基,坚持改革创新,培养学生扎实的语言能力和全面的跨文化能力,共同构筑了芬兰语教育的实践范例,也标志着北外欧洲非通用语的教学体系与研究成果正日益获得芬兰教育界和国际学界的认可。

2025-11-06
314876 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校长格雷戈尔·马伊迪奇访问北外 https://news.bfsu.edu.cn/archives/314876

11月5日上午,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大学校长格雷戈尔·马伊迪奇(Gregor Majdič)率团访问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外校长、党委副书记贾文键会见马伊迪奇一行。

贾文键热烈欢迎代表团的来访,对斯洛文尼亚驻华使馆和卢布尔雅那大学的长期支持表示感谢,并介绍了北外的各方面情况。他表示,北外矢志不渝开展语言教育,推动人文交流,加强真诚对话,北外与斯洛文尼亚教育、文化等各界机构的友好合作见证了两国友好关系的发展,愿意与卢布尔雅那大学在已有坚实基础上落地跨学科联合培养及研究项目。

马伊迪奇感谢北外的热情接待,祝贺北外斯洛文尼亚语教学取得的卓越成绩,表示这是中斯两国教育合作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成果,卢布尔雅那大学很荣幸参与其中。

斯洛文尼亚驻华使馆参赞严亦雅(Janja Jenc)高度赞赏北外在培养外交人才、建设文化沟通桥梁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她认为,语言不仅是知识和语法,更是文化和友谊的载体,北外的教育具有非凡的意义。

斯洛文尼亚驻华大使馆法务、新闻及文化领事白蕊莎(Zarja Bregant),卢布尔雅那大学哲学院院长莫伊察·沙伦贝格(Mojca Schlamberger Brezar)、副院长莫伊察·斯莫雷(Mojca Smolej)、对外斯洛文尼亚语中心海外高校斯语项目主任莫伊察·尼多夫尔(Mojca Nidorfer)、哲学院国际交流办公室主任阿妮亚·戈莱茨(Anja Golec),北外欧洲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柯静、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龚婧、斯洛文尼亚语教研室主任王雨辰、外籍专家梅特卡·洛卡尔(Metka Lokar)等参加会见。

2025-11-05
314872 捷克奥洛穆茨孔子学院2025年理事会线上会议举行 https://news.bfsu.edu.cn/archives/314872

11月4日下午,捷克奥洛穆茨孔子学院(以下简称“孔院”)2025年理事会议通过线上形式举行。孔院中方理事会主席、北外孔子学院工作处副处长(主持)翟峥,孔院捷方理事会主席、帕拉茨基大学文学院院长扬-斯杰伊斯卡尔(Jan Stejskal),中方理事北外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董希骁、中国语言文学学院副院长白亮,捷方理事帕拉茨基大学文学院外事副院长马丁·埃尔贝尔(Martin Elbel),中方院长姚艳霞,捷方院长杜艺佳(Dominika Ďurišová)等参加会议。

扬-斯杰伊斯卡尔对北外作为中方合作伙伴的长期支持表示感谢。他认为,在当今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孔院在两国文化、教育交流中的作用愈加突出。孔院语言教学和文化活动的举行让两国民众更加了解彼此,增进友谊,捷方愿意继续与北外携手共建孔院,提供新场地、加强本土师资力量等物质和人员保障。

翟峥充分肯定了孔院在中文教学、HSK考试、文化活动等方面的工作成果,对帕拉茨基大学文学院长期对孔院建设的支持表示感谢,期待孔院在中捷双方友好合作下继续蓬勃发展,为推动中捷教育文化交流搭建更广阔的平台,发挥更大作用。

理事会通过了《奥洛穆茨孔子学院2024年理事会议纪要》,听取了2025年孔院工作报告,并确认了中方理事会主席更换事宜。

奥洛穆茨孔子学院的前身为帕拉茨基大学孔子学院,于2007年9月成立,2023年5月转为由北外孔子学院工作处和帕拉茨基大学文学院合作建设。孔院向当地大、中、小学生和社会公众开设中文课程,举办各类文化活动,是奥洛穆茨地区中文教学和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机构。

2025-11-05
314849 校领导出席第二届中国—乌兹别克斯坦百校合作论坛 https://news.bfsu.edu.cn/archives/314849

11月2日至3日,第二届中国—乌兹别克斯坦百校合作论坛在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举行。论坛由中国教育部与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科学和创新部联合主办,乌兹别克斯坦国立世界语言大学承办。中国教育部部长怀进鹏,乌兹别克斯坦高等教育、科学和创新部部长沙里波夫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苏大鹏出席相关活动。

11月2日下午,论坛正式开幕。作为本届论坛的重要成果,在两国教育部长的共同见证下,苏大鹏代表北外与阿里舍尔·纳沃伊塔什干国立乌兹别克语言文学大学校长舒赫拉特·希罗基迪诺夫院士交换合作谅解备忘录。两校将围绕乌兹别克语教学、师生互访、联合科研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

论坛期间,以“‘一带一路’框架下的中乌教育合作与中国—中亚教育一体化发展”为主题的圆桌会议举行。苏大鹏作为中方主席主持会议,中乌“10+10”高校代表围绕“中乌教育合作”与“中国—中亚教育一体化发展”两大议题展开深入探讨。苏大鹏介绍了北外的相关情况,他表示,北外现已开设101个语种,是中国唯一覆盖中亚五国官方语言的高校。自2017年设立俄语(复合乌兹别克语)专业以来,已培养两届毕业生。北外与乌兹别克斯坦多所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积极推进学生互换、师资共建与联合科研。期待中乌高校在课程共建、科研创新与青年交流方面进一步深化合作,共同推动中国—中亚教育一体化发展进程。

11月3日上午,苏大鹏出席高等教育论坛,围绕“数字化时代中乌高水平人才联合培养”作主旨发言。他表示,面对教育数字化转型趋势,北外率先开设“语言+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复合专业,建设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积极探索语言教育数字化路径。他提出三点合作建议:一是深化师生交流与资源互通;二是共建中乌数字化研究平台;三是创新人才联合培养机制,助力中乌教育合作提质升级。

论坛开幕前,苏大鹏与乌兹别克斯坦国立世界语言大学校长图赫塔西莫夫以及中方高校代表参观了乌兹别克斯坦文化节,近距离感受当地丰富多彩的传统艺术、特色美食与民族歌舞。苏大鹏与图赫塔西莫夫在校园内共同栽下纪念树,寓意中乌教育合作根深叶茂、生机长青。

在乌期间,苏大鹏还与乌兹别克斯坦多所高校负责人会面,探讨师生交流、科研合作与人才培养等领域合作。11月3日下午,苏大鹏一行先后参访了多所乌兹别克斯坦高校,就多语种教育、师资建设及人才培养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进一步拓展了在教育与人文领域的合作空间。

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和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广播电视台乌兹别克斯坦24频道(O’zbekiston 24)对苏大鹏进行了采访。苏大鹏就中乌教育合作、青年交流及教育数字化发展等话题阐述了观点,分享了北外在推动中乌教育合作中的实践经验与思考。

第二届中国—乌兹别克斯坦百校合作论坛以推动人才联合培养、促进师生互访与搭建务实合作平台为宗旨,为中乌教育合作注入了新动能。北外将继续发挥多语种、多区域研究优势,深化与乌兹别克斯坦高校的合作交流,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中国—中亚教育合作共同体贡献力量。

北外俄语学院副院长孙磊陪同参会。

2025-11-05
314840 “新时代涉外法治宣传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北外举办 https://news.bfsu.edu.cn/archives/314840

11月1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正式施行之际,“新时代涉外法治宣传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会议由北外主办,北外法学院、全国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承办,教育部全国青少年普法网、中国-东盟成员国总检察长会议网站协办。

北外党委副书记贾德忠,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委员李玉萍,最高人民检察院国际合作局局长刘志远,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洪文建,北京市朝阳区副区长、公安朝阳分局党委书记、局长毕波出席并作开幕式演讲。开幕式由北外法学院院长丁相顺教授主持。

贾德忠表示,《法治宣传教育法》首次将涉外法治宣传教育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这标志着法治宣传教育的视野站在了一个全新的起点,宣传教育对象从主要面向国内转变为国内、国际并重,实现统筹推进。这一新方向与新使命,迫切需要政界、学界和实务界深入开展理论与实践研究。他强调,面向未来,北外将充分发挥学校多语种优势和跨文化研究专长,紧密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全力打造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数字化涉外法治宣传教育基地与平台,努力构建能够精准对接国家战略、动态融合全球法治文明成果的智慧法治教育生态。

主旨发言环节,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原庭长王晓东,司法部涉外法治局一处调研员陈擘,中国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事中心副主任王琳洁,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四分院副检察长李锐,北外法学院教授、法律事务室主任张海征等分别从法治宣传教育的基础作用、涉外法律法规体系完善、商务领域涉外法治建设与人才培养、中国企业 “走出去” 的法律风险、涉外检察宣传工作及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基石作用等角度发表观点,为涉外法治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参考。本环节由北外法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辽宁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张燕龙主持。

专题研讨环节,来自北京第四中级人民法院、朝阳区人民检察院、中央党校、司法部预防犯罪研究所、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万慧达知识产权、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环球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聚焦“涉外司法、法律服务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法治宣传教育”与“涉外法治宣传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未来发展”两大专题展开深入研讨。

本次会议充分肯定了《法治宣传教育法》确立的基本精神、基本原则、工作机制对于促进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国民法律素养、树立法治意识的重要意义,围绕《法治宣传教育法》规定的涉外法治宣传教育内容,就法治中国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及网络媒体传播方式普及的时代背景下,涉外执法、涉外司法、涉外法律服务与中国企业“走出去”对法治宣传教育的实践需求进行了讨论,重点探讨了法治文化国际传播的内容提炼与叙事方式、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与涉外法治宣传教育、涉外法治宣传教育的面向和指向、涉外法治宣传教育的内容、面向青少年的涉外法治宣传教育和出海“走出去”企业的涉外法治宣传教育等内容,并就法治文化的国际传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拟法庭比赛、人权交流等重点领域的理论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重点交流。

与会专家和学者充分肯定北外开设101种外国语言教学和培养区域国别法律人才在培养涉外法治人才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认为复合学生的外国语言基础和区域国别法律知识,将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掌握中外法律知识和能力的涉外法治人才奠定坚实基础,从而为构建系统化、专业化的涉外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新格局储备更多有生力量。

2025-11-04
314835 加拿大布鲁克大学校长莱斯利·里格访问北外 https://news.bfsu.edu.cn/archives/314835

11月4日,加拿大布鲁克大学校长莱斯利·里格率团访问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外校长、党委副书记贾文键,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刚会见里格一行。

贾文键介绍了北外的学科布局、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的优势、特色及成绩。他表示,语言沟通世界,人文连通智慧,教育贯通未来。两校互补性强、发展愿景契合,希望共同携手在学科建设、师生互访、联合科研等领域展开真诚、深入、务实的合作,为持续加深两国相互理解、民心相通作出更大贡献。

里格赞赏北外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领先地位,特别是对推动中国与世界交往方面所作出的卓越贡献。她介绍了布鲁克大学的办学情况,并表示,双方协议的签署不仅仅代表着两校合作关系的正式确定,更是跨越国界,架起了双方师生沟通的桥梁,进一步践行培养未来互联互通世界领导者的共同愿景。

随后,贾文键和里格共同签署了两校交流交换合作协议。

布鲁克大学协理副校长(国际事务)大卫·伯格、古德曼商学院院长巴里·瑞特、国际学生招生主任郭宇、中国区高级招生经理陈君君,北外国际商学院常务副院长李思飞,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龚婧等参加会见。

 

2025-11-04
314830 北外党委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https://news.bfsu.edu.cn/archives/314830

11月4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组长王定华主持召开扩大会议,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结合学校实际,研究贯彻落实举措。党委副书记、校长贾文键,党委副书记贾德忠,党委常委、副校长丁浩、赵刚参加会议。

王定华指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及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高屋建瓴、统揽全局、举旗定向、催人奋进,是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学习好宣传好阐释好贯彻好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北外全校党员干部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提升业务能力、提振精气神。

王定华表示,要深刻领会“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十四五”时期重大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领航掌舵,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王定华强调,要深刻把握“十五五”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的承前启后重要地位。具体而言:

一是深刻把握“十五五”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处历史方位。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一个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懈努力、接续奋斗。“十五五”时期是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我国具备主动运筹国际空间、塑造外部环境的诸多有利因素,也面临严峻挑战。总体看,机遇大于挑战。

二是深刻把握“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建议》在指导思想中鲜明提出“五个以”“两个推动”“一个确保”的要求;紧扣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提出七个方面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以及十二项重大战略任务;提出必须遵循“六个坚持”的重大原则。

三是深刻把握“十五五”时期对教育领域的重要部署。《建议》着眼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深刻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对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发展、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要抓住关乎教育强国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充分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

四是深刻把握四中全会核心要义,扎实推进学校“十五五”规划编制。一要准确把握指导思想。坚持不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外老教授们的重要回信精神,研究制定学校高质量发展顶层规划,聚力构建外国语大学崭新格局,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二要系统谋划重点工作。科学论证学校发展定位,明确发展方向,优化学科架构,深耕人才培养,锻造强师队伍,创新科学研究,拓展国际合作,做实社会服务,推进数智赋能。三要切实健全运行保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加强宣传思想文化及巡察监督工作,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王定华强调,北外上下必须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充分发挥高等教育龙头作用,助力促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统筹、良性循环,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较大贡献。

贾文键指出,《建议》全面擘画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其中部署了教育、科技、人才及高水平对外开放等各项重大工作,蕴含着极强的战略远见、系统思维与务实导向。作为党和国家的外语教育重镇,北外自诞生起便肩负着培养外语外事人才、增进中外沟通交流的特殊使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将学校发展置于国家现代化建设全局之中谋划推进,不断增强服务国家战略的自觉性与坚定性。

贾文键分享了四点认识体会。一是必须在强化重特色上做文章。北外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深厚的外语学科底蕴与宽广的全球视野,其标志性品牌便是“外特精通”。因此,要深入实施“101工程”,促进传统优势外语学科巩固提升,并加强管理科学与工程、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翻译、区域国别学等博士点建设,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形成具有北外辨识度的学科高峰。要进一步完善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本硕博贯通培养机制,为国家输送更多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复合型国际化英才。二是必须在擘画研究型上求跃升。要在保持一流教育教学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全面提升学校科学研究水平,贡献更多重大标志性基础研究成果,产出更多提出好问题、面对真问题、真解决问题的咨政建言报告,奋力进入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行列。要敏锐把握“人工智能+”带来的革命性机遇,积极探索语言+人工智能、国际传播+人工智能、国际关系+人工智能等崭新领域,推进科研范式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培育新的增长极。三是必须在提升国际化水平上走在最前列。要强化同世界高水平大学的实质性合作,打造更多类似于全球外国语大学联盟、全球区域国别学共同体的高质量合作平台,提升孔子学院内涵建设水平。要用好学校多语种优势与学术资源,创新国际传播方式,提升学校全球声誉,增强学校国际学术影响力,并在讲好中国故事、促进文明互鉴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四是必须在激发内生动力上进一步深化改革。要进一步优化人事绩效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张弛有度、催人奋进的激励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健全科研评价体系,落实各项人才政策,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能。

丁浩认为,《建议》充分体现了三个新的时代特点:更加突出科技创新核心地位,更加注重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结合分管工作,丁浩表示,一要把握历史方位,深刻领会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价值。承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政治责任,肩负起支撑科技自立自强、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时代使命,跳出教育看教育、跳出北外看北外,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中实现学校自身高质量发展。二要聚焦核心任务,精准对接“十五五”教育部署的高校实践路径。按照适度扩容、优化结构的原则,增设优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适当扩大留学生规模,探索推进以周边租购改造升级为主体的北外空间拓展模式,逐步形成多层次、多元化、国际化办学格局,不断打造智慧校园、绿色校园、人文校园。三要筑牢根本保障,以党的领导引领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研究制定学校依法治校实施方案,进一步增强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弘扬教育家精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综合改革办公室、“双一流”建设办公室主任汤哲远指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最重要的成果是审议通过了《建议》。《建议》对“十五五”时期的重要地位作出了科学判断,对这一时期的国家发展作出了系统谋划。《建议》中有关教育的战略部署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一脉相承,进一步强调了“十五五”时期教育领域的重点工作和着力点。必须学以致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集中全校智慧,高质量编制北外“十五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正处级干部、思政课教师列席会议。

2025-11-04
314819 北外国际商学院留学生参访实践周活动受主流媒体关注 https://news.bfsu.edu.cn/archives/314819

近日,光明日报客户端、中国日报教育频道等媒体对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举办的留学生参访实践周活动进行了报道,该活动通过文化参访与企业参访相结合的方式,为来自全球的留学生提供了沉浸式了解中国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平台。

2025年秋季学期,国际商学院的来华留学生规模已达627人,成为北外留学生培养规模最大的单位。学院历来高度重视来华留学生的培养质量,注重实践教学,持续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学院组织的“参访实践周”(Immersion Week)活动,通过沉浸式商业实践与文化体验,为来华留学生提供了直接感知中国经济发展与文化魅力的宝贵机会。参访实践周分为文化参访与企业参访两条主线。在文化参访中,留学生们走进北京门头沟爨底下村、万寿寺、山西云冈石窟、平遥古城等地,通过实地走访与体验,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企业参访部分则组织学生前往北京、深圳、安吉等地,参访亚投行、小米、比亚迪、OPPO、韶音科技等机构与企业,深入了解中国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国际协作等方面的实践成果。

媒体报道链接:

《光明日报》: https://app.guangmingdaily.cn/as/opened/n/afb1cd6f0b724090be5136df52e1e1f7

https://app.guangmingdaily.cn/as/opened/n/6e2c2d0bfffe423384de49a81e4a59e2

《中国日报》教育频道: http://education.chinadaily.com.cn/cn//2025-10/31/c_1136989.htm

2025-11-04
314815 北外女篮队在首都高校第四届3V3篮球联赛取得佳绩 https://news.bfsu.edu.cn/archives/314815

10月25日,北京外国语大学校女子篮球队在首都高校第四届3V3篮球联赛中,先后战胜多支队伍,斩获乙组亚军,并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北外女篮队员亚洲学院2024级本科生赏心悦、法学院2023级研究生方宇、国际关系学院2024级研究生彭慧、中国语言文学学院2023级研究生孔灿、高级翻译学院2024级研究生马联国蒂娜赛前刻苦训练,并通过视频复盘、战术研讨不断提升实战能力,展现出良好的竞技状态与团队凝聚力。最终在教练们的指导下,荣获乙组亚军,创造历史最佳战绩。

本届赛事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指导,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承办,北京市大学生体育协会篮球分会执行。来自首都70余所高校的队伍参赛。

2025-11-04
314808 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副校长拉温尼亚·希金斯访问北外 https://news.bfsu.edu.cn/archives/314808

11月3日,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副校长拉温尼亚·希金斯率团访问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外党委副书记贾德忠会见希金斯一行。

贾德忠介绍了北外在语言教学、学科发展、区域研究、南太平洋语种建设等方面的最新成果。他表示,北外高度重视开展人文交流,致力促进文化理解,坚持推动平等与互相尊重,与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希望两校以此次会面为契机,加强双方深入合作,探索创新项目,共同培养高水平复合型人才。

希金斯赞赏北外在语言教育、语言保护、人文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介绍了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的基本情况。她表示,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十分重视与北外的交流合作,此访旨在通过沟通交流,拓展合作范围,进一步深化务实合作。

希金斯一行还到访北外英语学院南太平洋语言与文化中心,与中心教师进行交流。

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国际事务主任埃米·拉瑟福德、全球参与与合作事务副主任乔安娜·兰伯特、中国事务主任曹娟,北外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龚婧,英语学院副院长彭萍、南太平洋语言与文化中心主任窦薇、毛利语教师杜邦国、汤加语教师李菅等参加会见。

2025-11-04
314783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召开 https://news.bfsu.edu.cn/archives/314783

10月31日至11月2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2025年学术年会在广州召开。本届年会主题为“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外语教育创新与实践”。会议开幕式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刘建达主持。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张大良在开幕致辞中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创新思路和扎实举措深化外语教育改革,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与专业本领的高素质复合型外语人才,更好服务国家战略,深化中外交流,在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彰显外语教育的时代价值。他对外语教学研究分会发展提出明确要求:一是坚持政治建会,筑牢发展根基。二是坚持学术立会,增强创新动能。三是坚持开放兴会,提升国际声誉。四是坚持贡献强会,驱动质量跃升。要推进智能赋能,构建学术共同体,发挥多语种跨学科优势,打造“外语+”特色智库,切实回答好“强国建设,外语何为”的时代命题,推动外语教育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受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理事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委托,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北外党委副书记、校长贾文键致开幕辞。他表示,外语教育应紧扣服务国家战略的时代主题,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持续深化改革创新,面对技术迭代加速、全球话语博弈加剧、学科边界日趋融合的新形势,外语教育必须致力于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北外老教授的重要回信精神,以系统思维重塑教育体系,以开放胸襟推进改革,实现外语教育的全面迭代升级,使其真正成为文明交流互鉴的推动力量,为讲好中国故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与力量。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党委书记石佑启表示,本届年会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外语教育创新与实践”为主题,共同探讨新时代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值此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建校60周年之际,会议作为“学术校庆”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展示了学校在涉外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成果,特别是19个“外语+专业”双学士学位项目的实践经验。期待与会专家学者深入交流,共同探索外语教育改革新路径,为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等国家战略需求贡献智慧力量。

随后举行主旨报告环节,贾文键、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大使衔代表杨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长闫相斌、亚马逊云科技AWS大中华区CTO刘亚霄、中国外文局美洲传播中心副总编辑刘云云、上海外国语大学校长助理金慧、北京语言大学国别和区域研究院院长罗林分别作报告。

贾文键在题为“服务国家战略的外语教育创新与北外实践”的报告中强调,当前外语教育亟需从跨文化沟通转向全球胜任力培养,将对象国置于区域与全球格局中审视,并强化科技与人文协同。北外以“数智时代实战型全球治理人才”为培养目标,破解传统外语教育教育静态化、学科单一等难题,依托多元资源构建全球化培养体系,为全球治理与中国式现代化输送外语人才,并将持续为全球治理与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外语力量。

主旨报告由外语教学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北京语言大学党委副书记魏晖,分会副理事长、四川外国语大学副校长王仁强,分会副理事长、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徐永林,分会副理事长、浙江外国语学院副校长柴改英,分会副理事长、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校长程维,西安外国语大学副校长邓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东南亚学院(东南亚研究院)院长刘志强主持。

会议于11月1日下午同步设置五场专题发言,来自14所高校的20位专家学者围绕相关议题分享学术见解,为与会者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与实践经验。会议特邀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胡杰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张欣,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朱献珑,外语教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王丹,外语教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曾艳钰作为召集人组织专题发言。

会议安排论文宣读与交流环节,聚焦五大专题的主题,来自23所高校的30位宣读人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外语教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国际关系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孙圣英,外语教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外语教育数字化研究院院长杨跃,南京大学英语系副主任朱叶秋,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程亮,外语教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中国政法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清应邀进行主持与点评。

在闭幕式上,外语教学研究分会秘书长、北外英语学院院长杨鲁新发表总结致辞。她表示,外语教育亟需探索跨学科融合培养路径,培养兼具国际传播能力与数字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亟需借助AI技术重塑教学范式,通过“外语+”跨学科融合、产学协同构建真实教学场景;呼吁政产学研协同及大中小外语教育一体化,以战略牵引、技术赋能、跨学科融合推动外语教育范式升级,服务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闭幕式由外语教学研究分会副秘书长、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总编辑常小玲主持。

本届年会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主办,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会员以及来自全国232所高校的410余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会议。年会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紧扣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时代主题,深入研讨外语教育实践与创新,谋划具有引领性、前瞻性的发展新方向和新路径,为推动外语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提供了新启迪、注入了新活力。

 

2025-11-03
314784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召开 https://news.bfsu.edu.cn/archives/314784

10月31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外语教学研究分会(以下简称“分会”)第二届常务理事会第五次会议在广州召开。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受分会理事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教授委托,分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贾文键主持会议。分会常务理事会成员60人参加会议,分会代理监事及秘书处相关人员列席会议。

贾文键回顾了分会年度工作情况、展望未来发展前景,向各位副理事长及常务理事对分会工作和发展给予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

分会副秘书长常小玲副总编辑代表秘书处,从学术活动、课题研究、服务社会、谏言资政、组织治理等方面汇报了2025年度分会工作情况,从搭建学术交流平台、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加强组织机构合作等方面汇报了2026年度分会工作计划。分会秘书处财务专员金茜就会费收支、会费管理等汇报了分会2025年度财务情况,并简要介绍了2026年度分会财务预算情况。

分会代理监事陈法春教授从继续坚持思想引领、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创新等方面对分会工作提出建议,并围绕服务性职能提升、管理制度优化及沟通机制健全等方面对未来监事工作进行了展望。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务部部长陈金诗教授围绕办会理念、组织保障和会务安排三个方面,对分会2025年度学术年会筹备情况进行了简要汇报。

在会议审议环节,常务理事会全体成员审议并通过了关于部分会员单位资格的处理决定、关于续聘秘书处财务专员的方案。在会议交流与讨论环节,常务理事会成员积极发言,围绕《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分支机构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落实方案以及分会2026年度活动计划建言献策,促进分会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5-11-03
314771 第四届德语学科区域国别研究高端学术论坛在北外举行 https://news.bfsu.edu.cn/archives/314771

11月2日,第四届德语学科区域国别研究高端学术论坛“数智时代德语学科的区域国别研究:机遇与挑战”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本届论坛由北外德语学院和国际商学院联合主办,中文学术集刊《德语国家研究》编辑部承办,北外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德国研究中心、奥地利研究中心协办,中文学术期刊《德语人文研究(中德文)》以及国际学术期刊《中德跨文化论坛》提供支持。来自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北外、上海外国语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北京工商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等机构的百余位专家学者以及行业翘楚齐聚一堂,共探数智时代德语学科区域国别研究的创新路径与发展方向。

北外校长、党委副书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外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贾文键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北外科研处处长、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天伟主持。

贾文键在致辞中表示,北外始终与国家的发展同频共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在区域国别研究领域做出了积极的探索。面对汹涌而来的数智化浪潮,北外德语学院和国际商学院成功联合申报“德语+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双学士学位人才培养项目,是构建数智时代“语言+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范式的主动作为,前景可期。两家学院携手以“数智时代德语学科的区域国别研究”为主题邀请学界专家和行业精英交流研讨,极具前瞻性和必要性。同时,贾文键对校友们长期以来给与母校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大力支持表达了诚挚的谢意,希冀在学术交流中收获更多数智时代的治理方案,迸发出更多的人文火花,凝聚更多的育人智慧。

北外德语学院1977级校友、德国Rolux Leuchten GmbH公司创始人、中国赛尔富电子有限公司董事会成员、中国赛尔富荣裕民基金理事会会长、“北外荣裕民基金”捐赠人荣裕民作为校友代表致辞。他高度认可母校开设101种语言,传承红色基因,为祖国的各行各业输送一大批兼具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专业本领的复合型人才,倡议通过技术赋能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以及社会需求,并表示将提高资助力度支持更多母校学子“走出去”看世界。

主旨演讲环节,北外德语学院校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区域国别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上海市区域国别学会会长、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理事长姜锋以“德语学习和德国知识的整体性建构:培养德国通的核心支撑”为题分享了前沿观点。他强调语言是“解码”对象国的密码,指出借助外语的优势、运用一手外语资料对语言对象国和区域的历史、文化、民族性、国民性等进行系统研究,从人文学角度建立中国的国别和区域研究学术体系和知识体系大有裨益。演讲致敬学术前辈的同时鼓励学术后辈结合多学科知识建构对象国知识体系,成长为国家急需人才。交流互动环节与会专家就德语学习的重要性以及英语授课的可能性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主题报告环节,北外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主任李佐文围绕“数字虚拟教师与探究式外语教学”,展示了技术赋能外语教育的创新实践;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德合作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杨解朴以“嵌入式建构:默茨政府对德国国家角色的重塑路径”为题,解析德国国家角色演变;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胡琨聚焦数字治理与德国经济改革,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亚欧好运集团公司创始人、集团公司总裁殷红以“钢铁驼队 比特洪流——中欧班列数智化与亚欧合作新范式”为题,介绍了行业的实践经验。

主题演讲环节,大连外国语大学教授、《外语与外语教学》主编邓耀臣以“数字人文视阈下的区域国别研究:学科理念与创新实践”为题细致梳理了数字人文作为新的研究范式赋能区域国别研究的路径。北外教授、《外语教学》《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常务副主编夏登山围绕“量化翻译史研究的概念与方法创新”展示了学科交叉与方法论的创新探索。

论坛设置“数智与治理”“数智与人文”“数智与育人”三大平行论坛,开展深度专题研讨。

“数智与治理”板块围绕数智时代的治理挑战展开了学术思辨。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主任伍慧萍分析了人工智能在德国高等教育中的应用现状与挑战;北外德语学院经济教研室主任徐四季分享了德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治理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中心主任徐侃解读了德国产业集群数智化转型的经验启示;西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李倩瑗探讨了俄乌冲突背景下欧盟能源安全的应对路径;北外德语学院讲师顾苏、范一杨分别探析了数字地缘政治视角下德国芯片体系的安全化转向以及德国数字民粹主义与政治极化现象。

“数智与人文”板块围绕数智时代人文学科何去何从进行了学术探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卢铭君重审了近代在华德文报刊的跨文化传播价值;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主任曹珊珊提出了基于语料库的党政文献德语翻译创新模式;北外德语学院讲师史良剖析了数智时代的艺术生产与美学转向;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系与语言科学研究院双聘讲师万姝君分享了人工智能赋能语言学与区域国别研究的交叉路径;北外德语学院教师周顾盈针对数据驱动的语言学研究提供了案例解析。

“数智与育人”板块针对数智时代文理融通型人才培养分享了经验和学术思索。北外德语学院外交教研室主任李文红解析了区域国别学视域下跨文化数字协作能力的培养体系建构;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主任汪亚利介绍了“德语+车辆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成果;北京工商大学数字教育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吴穹分析了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对高校治理的机遇与挑战;北外德语学院副教授于芳阐述了从知识传递到智慧生成的课程改革思路;北外国际商学院研究生教学与教务办公室副主任王军展示了北外锻造‘语言+技术’全球数据破局者的实践成果。

平行论坛结束后,北京大学李昌珂教授、同济大学伍慧萍教授以及北京理工大学汪亚利副教授代表三个平行论坛围绕研讨主题在总会场进行了分享交流。

北外国际商学院党总支书记冯刚,德语学院党总支书记吴江,德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院长张晓玲,国际商学院常务副院长李思飞、副院长邵明星,德语学院副院长寇蔻参与论坛并承担主持工作。冯刚代表论坛主办方作总结发言,他表示,本届论坛通过多维度议题设置与跨领域交流,实现了学术理论与产业实践、传统研究与数字技术的深度融合,进一步凝聚了德语学科区域国别研究的发展共识。未来,北外德语学院和国际商学院将持续依托学科优势,深化论坛成果转化,推动区域国别研究更好服务国家战略与中外务实合作。

本届论坛的成功举办,系统展现了数智时代德语学科区域国别研究的丰硕成果,搭建了跨领域跨学科协同创新的交流平台,为德语学科区域国别研究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2025-11-03
314747 北外主办G20教育对话暨教育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 https://news.bfsu.edu.cn/archives/314747

为响应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助力全球教育转型与高质量发展,10月27日至29日,G20教育对话暨教育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合办,主题为“教育、可持续发展、我们共同的未来”。会议包括G20教育对话、可持续发展目标系列对话、教育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等三个部分。来自二十国集团(G20)成员国和嘉宾国的政策制定者、教育专家、学者及师生代表共200余人参加会议。

10月27日,G20教育对话在北外举行。北外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欣路,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副校长诺曼·莫西亚出席会议并致辞。刘欣路表示,本次对话恰逢其时、意义重大,既是对2024年对话的延续,也是借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机,为各国教育变革与全球治理体系注入新动能。北外期待与全球伙伴再次携手,促进民心相通,汇聚全球力量,提升教育韧性,共同为落实2030年议程、培育时代新人贡献力量。诺曼·莫西亚指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需要大家共同承诺。虽然各位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政治体制与经济发展阶段,面临着复杂各异的国情,但我们的命运紧密相连,每个人都彼此需要、相互依存。

山东大学校长助理、教育高等研究院教授邢占军,阿根廷拉普拉塔国立大学研究员、阿根廷比较教育学会会长费利西塔斯·阿科斯塔,意大利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罗莎·博蒂诺,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围绕“可持续发展教育实践:从课堂到社会”分别作主旨报告。来自墨西哥、土耳其、加拿大、欧盟及俄罗斯的嘉宾围绕“面向未来的教育研究与合作”进行了主题对话。会上启动了《基础教育中的可持续发展行动:中国案例》编写工作。

10月28日,以“负责任消费与生产”“气候行动”“人工智能赋能优质教育”“良好健康与福祉”为主题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对话在清华大学附属中学、附属小学,北京市第一〇一中学及北京市海淀区稻香湖学校分别举行。对话展示了各中小学在基础教育阶段推进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先进实践。

10月29日,作为第26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平行会议的“教育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王鲁新,北外二十国集团研究中心主任牛华勇,法政国际教育创始人、北京王府学校总校长王广发分别致开幕词。王鲁新指出,教育是驱动所有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关键引擎,是应对全球多重危机、促进人类共同进步的核心力量,也是连接不同文明、推动共同发展的桥梁。期待有关各方怀揣开放之心,秉持合作之诚,分享宝贵经验,凝聚共识力量,助力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来自南非、澳大利亚、阿根廷、加拿大、墨西哥、德国、中国等G20成员国和泰国、马来西亚等嘉宾国的政府部门、高校与研究机构,以及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近百名代表参加会议。与会嘉宾围绕“大学科研国际合作:挑战与机遇”“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如何助力可持续发展”“全球知识生产与传播的范式转换”进行了主题发言与对话。

北外高端学术会议项目“G20教育对话暨教育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负责人王燕、施普林格自然中国区图书总裁李琰就《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路径与方法:中国案例》进行签约。该书系统梳理了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路径与模式,旨在为全球职业教育合作提供中国经验与参考。会上还启动了教育合作机制,来自南非、泰国、阿根廷、墨西哥、意大利的代表分享了关于面向未来的国际教育合作机制的理念与愿景。

G20教育对话暨教育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由北外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二十国集团研究中心,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教育部区域国别、国际组织与国际传播联合研究院交叉创新平台承办,北京教育学院基础教育国际课程中心、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北京市第一〇一中学、北京市海淀区稻香湖学校协办。本次会议不仅是一次思想碰撞,更有利于推动全球教育合作积极识变、应变、求变,书写人工智能时代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崭新篇章。

2025-11-02
314745 北外举办《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外文版使用培训会 https://news.bfsu.edu.cn/archives/314745

10月29日,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以下简称“《讲义》”)外文版使用培训会。本期培训由北外教材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联合主办。会议集中探讨了《讲义》外文版在高校外语课堂中的教学应用,并展示多个语种的教学实践案例。北外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欣路出席会议并致辞。来自全国各地100多所高校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多语种学科负责人及一线骨干教师参加会议。

刘欣路指出,《讲义》多语种版本的出版是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走向世界的重要举措,具有鲜明的时代使命和深远意义。刘欣路回顾了《讲义》外文版翻译和出版的历程,介绍了北外学者在翻译过程中的创新实践与高标准质量把控。他强调,《讲义》外文版不仅帮助教育工作者深入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更是推动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权威教材和宝贵资源。他鼓励广大教师深入学习《讲义》精神,创新教学方法,努力培养能够讲好中国教育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新时代外语人才。

在《讲义》英文版教学分享环节,北外英语学院副院长彭萍展示了将该版本融入笔译课堂的实践路径,通过素养导入、语言准备、学生展示等三个环节,实现翻译技巧与思政内涵的有机融合;英语学院教师伊蕊在《中西文明比较》课程中,采取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融入策略,引导学生在文明对比中把握中西历史脉络与核心特征,深化文化自信与价值认同;教育学院教师尤铮重点围绕“学生教育获得感”,通过知识导入、技能训练和态度总结三维框架,呈现了《讲义》内容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的教学案例。

俄文版教学分享环节,俄语学院教师赵梦雪展示了在MTI翻译硕士课程中通过信息预测训练、顺句驱动训练等方法,将《讲义》内容有机融入视译课堂,助力学生同步提升翻译技能、政治敏感度与语言判断力;俄语学院教师熊乐平则立足俄语专业课程,借助双语对比研读、翻译赏析及口语研讨等方式,将《讲义》内容融入高年级精读课与选修课,引导学生深化对中国教育思想的理解,增强文化自信。

西班牙文版教学分享环节,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学院院长常福良系统介绍了该版本在西班牙语专业课程中的应用场景,通过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及翻译课程的教学实践,展示了语言能力与思政素养的提升路径。

阿拉伯文版教学分享环节,阿拉伯学院教师叶良英聚焦高年级精读课,通过任务驱动、共同探究和课后拓展等方式,将《讲义》内容融入教学,有效提升学生语言能力与跨文化理解力;阿拉伯学院教师孟炳君则立足低年级精读课,借助主题、内容、任务三重融入策略,实现《讲义》内容与课程有机融合,同步强化学生语言能力及思政素养。

北外教材处副处长(主持工作)李颖主持会议并作总结发言。她表示,本期培训不仅是一场专题学习,更是一次经验交流与思想碰撞的宝贵机会。希望以本期培训为契机,推动《讲义》外文版在更多院校课堂中深入应用,培养新时代国际化人才,讲好中国教育故事。

本期培训通过英、俄、西、阿等多语种教学案例的深度分享,为《讲义》外文版在全国高校课堂的创造性应用提供了示范路径。与会教师不仅深化了对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核心要义的理解,更探索了外语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的多元实践方案。未来,各院校将以《讲义》为育人载体,持续创新教学范式,锻造更多有家国情怀、有全球视野、有专业本领的外语复合型人才队伍,为深化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夯实人才根基。

2025-11-02
314731 美国马凯特大学副校长布莱恩·特罗耶访问北外 https://news.bfsu.edu.cn/archives/314731

10月31日,美国马凯特大学副校长布莱恩·特罗耶(Brian Troyer)率团访问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外党委常委、副校长丁浩会见特罗耶一行。

丁浩对特罗耶一行来访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北外的发展成果,并指出,中美两国元首会晤达成重要共识,为中美关系稳定发展作出新指引、注入新动力。希望两校发挥优势,在学科建设、师生互访、体育文化交流等领域展开真诚、深入、务实的合作,为持续加深两国相互理解、民心相通作出更大贡献。

特罗耶对北外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对北外的办学成绩表示赞赏。他介绍了马凯特大学的情况,并指出,马凯特大学坚持全人教育,崇尚创造与改变的力量,积极服务社区发展。希望与北外携手为青年群体开拓更多对话和交往机会,为促进中美高等教育合作贡献积极力量。

马凯特大学国际教育研究与交流中心主任韩静、国际生招生官王晓野,北外教育学院常务副院长苑大勇、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龚婧、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社长王勇等参加会见。

2025-10-31
314727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校长卡罗琳·埃文斯访问北外 https://news.bfsu.edu.cn/archives/314727

10月31日,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校长卡罗琳·埃文斯率团访问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外党委副书记贾德忠会见埃文斯一行。

贾德忠对埃文斯再次到访北外表示热烈欢迎。他回顾了两校自1980年以来建立的高度互信友好合作关系,介绍了北外的最新发展情况。贾德忠表示,双方合作基础牢固,希望共同投入资源力量,加强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共建、国际师资合作等方面合作,在已有基础上携手打造中澳教育合作新典范。

埃文斯对北外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并介绍了格里菲斯大学的基本情况。她表示,格里菲斯大学十分重视对华交流与合作。希望以此次续签学生交换协议为契机,进一步同北外深化务实合作,合力推进两国青年对话交流。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营销总监(大中华区)张丹,北外英语学院副院长彭萍、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李建军、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马仲武等参加会见。

2025-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