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3431 【人民网英文版】北外外籍教师魏汉:《全球文明对话:迈向新的全球和谐》 https://news.bfsu.edu.cn/archives/313431

7月16日,人民网英文版刊登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亚洲学院印度籍教师魏汉的文章“Global Civilization Dialogue: Towards a new global harmony”(《全球文明对话:迈向新的全球和谐》)。

文章指出,全球文明对话旨在促进不同文化、文明和国家之间的思想、价值观和经验交流,以增强相互理解,推动国际合作。在全球动荡的时代,文明对话的重要性尤为突出。冷战后形成的单极格局逐渐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以美国、中国、欧盟、俄罗斯、印度为代表的多极格局,各方都认识到亟需一个强有力的合作平台。文明对话对于各国实现和平共处至关重要。面对气候变化、经济不平等、恐怖主义、流行病等全球性难题,全球文明倡议为缓解冲突、减少矛盾提供了框架和机遇。

7月10日至11日,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在京举行。本次会议以“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 共促世界和平发展”为主题,约140个国家和地区的600余位嘉宾出席。魏汉受邀参加会议并接受人民网采访。

文章链接:http://en.people.cn/n3/2025/0716/c90000-20341030.html

2025-8-01
313425 2025年“了解中国”北外“汉语桥” 夏令营开营 https://news.bfsu.edu.cn/archives/313425

7月31日,2025年“了解中国”北外“汉语桥”夏令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开营。北外党委副书记贾德忠、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刘剑青出席开营仪式并致辞。捷克共和国驻华大使馆教育参赞维罗妮卡·布里佐娃·库什尼里科娃(Veronika Břízová Kušniriková),波兰共和国驻华大使馆随员多米妮卡·马祖里克(Dominika Mazuryk),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交流处副处长瞿嵩明,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副总编辑彭冬林以及来自捷克、保加利亚、波兰、奥地利、韩国、马来西亚、西班牙、意大利等15个国家的154名师生参加开营仪式。开营仪式由北外孔子学院工作处副处长刘晓辰主持。

贾德忠对各国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北外的办学特色。他表示,青年是文明对话最活跃的参与者,这个世界需要青年朋友们用真心去倾听、用脚步去丈量,打破偏见带来的隔阂,主动走向彼此、理解对方。希望营员们在夏令营中了解中国、感受北京,缔结与中国的情谊,成为传播和平与友好的使者。

刘剑青指出,语言是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了解一个国家最好的钥匙。语合中心致力于让世界各国民众更好地学习中文、了解中国,打造了“汉语桥”“国际中文日”“新汉学计划”等众多国际中文教育品牌项目。希望青年朋友们通过“汉语桥”夏令营,感受学习中文的乐趣,了解当代中国的面貌,推动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

马来亚大学孔子学院中文教师许曼文(NUR AFIFAH BINTI ELIAS)、西班牙巴塞罗那孔子学院学员张鑫宇(Joaquin Espejo Zhang)分别代表带队教师和营员发言。许曼文深情回忆了自己在北外多年的求学经历,分享了以带队教师身份重返母校的自豪与喜悦。她鼓励营员们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在学习与体验中增进理解、收获成长。张鑫宇讲述了自己六年的中文学习历程与感悟,表达了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和对本次夏令营的期待。他希望通过这次夏令营,近距离感受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结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积极参与跨文化交流的各项活动。

致辞环节后,与会嘉宾为各国小队营员代表授旗。贾德忠、刘剑青为带队教师赠送由外研社出版的《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一书。

“了解中国”北外“汉语桥”夏令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承办。作为面向外国大学生的国际中文教育品牌项目,夏令营始终以促进国际理解与跨文化交流为目标,致力于为各国大学生提供优质的中文学习体验,通过语言教学、文化体验、实地参访等活动,帮助营员深入了解中国文化,感受当代中国。未来,北外将持续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以语言学习为锚点,进一步构建国际青年文化交流平台,为促进文化理解和多元文明交流互鉴贡献力量。

 

2025-8-01
313411 第五期全国司法行政系统涉外法治人才培训班结业 https://news.bfsu.edu.cn/archives/313411

7月31日,“第五期全国司法行政系统涉外法治人才培训班”结业式在行政楼配楼二层多功能厅举行。司法部国际合作局局长杨金宇、政治部副主任张晓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闫国,北外校长、党委副书记贾文键,党委副书记贾德忠出席活动。结业式由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陈洪兵主持。

结业式上,与会人员观看了结业短片,一起重温了培训班的难忘瞬间。学员们以班级为单位,通过合唱、朗诵、歌曲串烧等多种形式,集中展示了三个月来的学习成果。

贾文键用三组数字总结回顾了五期培训的重要使命和教学特色,高度评价了学员们不辱使命、迎难而上的学习态度和拼搏劲头,肯定了本期培训取得的丰硕成果,并展望了北外和司法部不断深化拓展人才培养合作的美好前景。他希望各位学员将此次结业视为能力跃升的新起点,持续提升外语水平,不断精进业务能力,深化对涉外法治的理解与思考,提升处理复杂问题和应对突发状况的实战能力,奋力拼搏、迎接挑战、再创辉煌。

杨金宇结合国际形势和国家战略要求深度阐释了培养涉外法治人才的重要意义,明确了涉外法治工作的目标和方向,用“抓教学、抓党建、抓纪律”总结概括了本期培训的特点和成果,并对学员们在培训期间和汇报演出中展现出的精神面貌和报国情怀予以高度肯定。她希望全体学员始终坚定政治信念,练就扎实的涉外法治业务能力,在培训的基础上不断巩固提升英语能力,共同为涉外法治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教师代表王文华教授分享了深度参与五期培训工作的体会与思考,充分肯定了学员们勤奋严谨的治学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希望学员们理论联系实际,在涉外法治工作中为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保护我国企业和公民的海外合法权益、促进世界法治文明进步贡献力量。培训班班长陈丹汇报了培训期间在专业学习、实践研讨和集体活动中的成果和收获,代表全体学员向双方领导和授课教师表示感谢,决心将把知识转化为实干,用扎实行动践履所学,共同为涉外法治建设交上亮眼答卷。

与会领导为学员代表颁发了结业证书。结业式前,双方就深化协同育人等议题进行了会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早日培养和储备一批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实务的涉外法治人才”的重要指示精神,司法部与北外自2019年起开展协同育人计划,已通过五期培训培养了416名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本期培训,继续教育学院组建了优秀的师资队伍,设置了兼具实用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的语言课程和专业课程,帮助学员提炼自主学习和熟练运用语言能力的方式方法,提高语言应用的得体性和流畅性,实现了外语能力、国际视野、政治觉悟和业务素质的同步提升。

司法部国际合作局移管处处长刘擎,北外继续教育学院副院长胡鹰参加活动。

2025-8-01
313402 北外参与的首个人工智能教育伦理ISO国际标准成功立项 https://news.bfsu.edu.cn/archives/313402

日前,由我国牵头提出的《教育与学习服务 人工智能(AI)技术应用 伦理导则》国际标准(ISO 29999)提案获批立项,这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批准立项的首个人工智能教育(AIED)伦理国际标准。北京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副理事长、网络教育学院院长唐锦兰教授作为项目负责人之一参与了该项目。

该标准由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服务业数字化领域首席研究员侯非、唐锦兰、国际继续教育与培训认证协会(IACET)总监Bradley Davis联合担任项目负责人,旨在通过规定人工智能教育伦理治理的共性准则、集成模型以及核心要求与指南,构建全球普适的人工智能教育伦理治理框架。

来自中国、美国、英国、德国、意大利、奥地利、澳大利亚、印度、巴基斯坦、墨西哥、肯尼亚、多米尼加、尼日利亚等ISO成员体的跨学科专家将共同协作,为全球人工智能教育健康、可信、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解决方案,以实际行动落实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人工智能全球治理行动计划》提出的“促进标准及规范共识”行动目标。

2025-7-30
313396 王定华书记参加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 https://news.bfsu.edu.cn/archives/313396

7月25日到26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贵阳市参加2025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活动。

在贵期间,王定华参加了贵州省委书记徐麟与高校嘉宾的会见活动,他在发言时对近年来贵州贯彻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工作部署,各项事业发展取得的新成就表示由衷赞许和钦佩。表示愿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为贵州高质量发展作出北外贡献。他还就如何发挥各方优势,助力加强与东盟各国教育合作提出意见建议。

交流周开幕式上,贵州省委书记徐麟宣布活动开幕。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炳军致欢迎辞。教育部副部长吴岩以及部分东盟成员国教育部高级官员分别致辞。本届交流周以“智汇人文,教育共融,协同发展”为主题,活动涵盖文旅欢乐节拍、科创智慧火花、商经贸务实纽带,合力打造合作新标杆与人文交流品牌。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已成功举办18届,成为促进民心相通、文明互鉴、经济协作的重要桥梁。

党办校办、人事处、教育学院相关同志参加活动。

2025-7-27
313380 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自治区政府主席萨尔瓦多·伊利亚率团访问北外 https://news.bfsu.edu.cn/archives/313380

7月26日,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自治区政府主席萨尔瓦多·伊利亚(Salvador Illa)率考察团访问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外校长、党委副书记贾文键会见代表团,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八局局长王学勇、西班牙驻华大使玛尔塔·贝坦索斯(Marta Betanzos)出席会见。双方围绕中国与西班牙双边关系、人才培养、人文交流和语言合作等议题互换意见。

贾文键对代表团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北外的学科布局和发展情况,尤其在多语种高层次复语型复合型人才、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孔子学院建设,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情况。他强调,北外在西班牙语和加泰罗尼亚语教学与科研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与西班牙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开展了密切合作。他指出,北外始终重视发展与世界各地高校和机构的友好关系,愿与加泰罗尼亚自治区在语言教学、师资培训、学术研究、文化交流等领域进一步深化交流与合作。

萨尔瓦多·伊利亚表示,北京外国语大学有很好的办学条件,是中国外语教育的杰出代表,加泰罗尼亚自治区高度重视与北外的合作。此行旨在进一步拓展双边教育与文化交流空间,期待未来双方在加泰罗尼亚语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翻译人才培养、学生交流等领域拓展更广泛的合作路径。

王学勇表示,中方高度重视同西班牙的友好关系,语言是促进国家间理解、合作与互信的重要桥梁。北京外国语大学开设加泰罗尼亚语课程,不仅体现了对西班牙语言多样性的尊重,也为深化中国与西班牙在人文、教育及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

双方就进一步加强加泰罗尼亚语教学与研究、推动中文和加泰罗尼亚文文学作品互译、北外与加泰罗尼亚高校联合培养具有多语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及支持加泰罗尼亚学生来北外留学等方面达成广泛共识。

西班牙驻华使馆政务参赞穆维多(Victor Murcia)、加区政府欧盟与对外事务部部长豪梅·杜奇(Jaume Duch)、主席办公室主任爱德华·里瓦斯(Eduard Rivas)、主席新闻官罗莎·费尔南德斯(Rosa Fernandez)、主席礼宾官奥斯卡·加西亚·萨尔达尼亚(Oscar García Saldaña)、主席外事顾问伊萨·绍里纳(Isa Saurina),以及来自加区政府企业与劳动部、研究与大学部、欧盟与对外事务部的成员随团访问北外。北外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和静、孔子学院工作处处长金利民、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学院院长常福良等参加会见。

 

2025-7-27
313376 北外学子服务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 https://news.bfsu.edu.cn/archives/313376

7月10日至11日,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主题为“维护人类文明多样性 共促世界和平发展”,来自约14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界、文化界、教育界人士等600余人出席开幕式。

北京外国语大学在语言人才培养和跨文化交流领域有着深厚积淀和独特优势,北外师生具有丰富的国际志愿服务经验,与会议的宗旨和需求高度契合,获主办方充分肯定与支持,成为本次会议志愿服务工作的唯一合作高校。7月9日至11日,北外40名学子带着这份荣幸与责任,以专业素养与青春热情,为大会提供多语种、全流程志愿服务,助力文明对话,展现青年担当。

北外志愿者在此次会议中表现出色,赢得主办方高度赞誉,用实际行动诠释北外精神,展现中国青年良好形象。未来,学校将继续发挥优势,积极搭建国际志愿服务平台,为北外学子提供更加广阔的夯实家国情怀,拓展全球视野,提升专业本领的舞台,为推动全球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2025-7-25
313369 贾文键校长检查指导2025年本科招生录取工作 https://news.bfsu.edu.cn/archives/313369

7月24日,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贾文键来到本科招生录取现场,看望慰问参与录取工作的全体工作人员。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欣路陪同。

在录取现场,贾文键2025本科新生签发录取通知书,听取今年录取工作进展及生源情况汇报,并围绕招录排位数据、增专业招录情况展开深入交流贾文键对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谢,对学校本科招生工作给予肯定。

2025,北外计划面向全国招收1500名本科生,录取工作已于7月初启动。截至7月24日,北外已完成全部综合评大部分省区的本科一批等普通类、保送生、国家专项、高校专项和少数民族预科生多种类型招生录取工作录取工作将持续到8月上旬。

2025-7-24
313365 北外举办《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法文、俄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版使用培训 https://news.bfsu.edu.cn/archives/313365

7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以下简称《讲义》)法文、俄文、西班牙文、阿拉伯文版使用培训在线上举行。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欣路,北外大中小学外语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孙有中,“理解当代中国”虚拟教研室牵头人、辽宁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刘宏等出席开班仪式。来自全国的3000余位专家学者、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多语种学科负责人及一线骨干教师相聚云端,参加培训。

刘欣路在致辞中深入阐述《讲义》多语种版翻译出版的时代使命、重大意义和北外的创新实践,他表示,在翻译出版过程中,北外始终坚守术语精准、传播有效、协作高效的“三重原则”;在教学应用和人才培养方面,北外探索出课程育人深度融合、机制保障长效推进、国际传播延伸拓展“三维一体”的课程融入路径。面向未来,北外愿与各高校共享资源、共研策略、共促传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培育更多“文明使者”,让中国教育理念更生动地走向世界课堂。

主旨报告环节,孙有中从历史与现实、国际与国内的维度,系统阐释了中国教育的文化传承与时代使命。他提出的“融入、嵌入、导入、加入”四项基本原则,为高校外语类专业用好《讲义》提供了具体指导。《讲义》中文组编写成员、东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党委书记高地教授系统阐述了《讲义》的编写历程、基本定位、核心内容与重要内涵,强调其聚焦“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三大根本问题,为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北外教材处副处长李颖分享了北外在《讲义》多语种版应用方面的创新实践,通过构建多层次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搭建教研平台等举措,实现了《讲义》在本科生、研究生及留学生培养中的有机融入。

本次培训设法文版、俄文版、西班牙文版和阿拉伯文版4个语种平行分论坛。讲义四种外文版定稿人、北外法语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戴冬梅、北京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主任张朝意、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学院院长常福良、扎耶德阿拉伯语与伊斯兰研究中心主任薛庆国以“《讲义》多语种版翻译原则与教学方法”为题进行分享。专家们从外语教学的使命出发,分享了多语种版的翻译出版背景、翻译原则及使用建议。专家们认为,多语种版为高校外语专业课堂教学提供了权威丰富的素材,有助于提高外语技能,深化对中国教育理念的认识,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提升用外语讲述当代中国的能力。外研集团(外研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外研社社长王芳表示,《讲义》多语种版的出版与推广是深化教育对外开放的战略举措,是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突破。希望任课教师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用外语讲述生动、鲜活的中国教育故事,更好地向世界展示可亲、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本次培训由北外大中小学外语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北外教材处、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理解当代中国”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系列虚拟教研室联合组织实施。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杨晓敏、上海外国语大学于漫、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研究生院院长侯宇翔,外研社党委副书记、副总编辑常小玲等参加开班仪式。

2025-7-24
313356 北外承办《探索与争鸣》第四届全国优秀青年学人年会专题论坛 https://news.bfsu.edu.cn/archives/313356

7月16日,《探索与争鸣》第四届全国优秀青年学人年会“第四次工业革命与我们时代的精神生活”之专题论坛“数智花火:社媒时代全球青年跨文化思潮的现状与未来”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行。论坛由《探索与争鸣》编辑部主办,北外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国际商学院、北京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校团委共同承办。北外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欣路,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李舫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研讨会汇聚了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四川大学、中国外文局等十余所国内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青年学者,围绕数字技术对青年跨文化实践带来的机遇与挑战进行深入探讨,共同思考社媒时代全球青年跨文化思潮的现状与未来。开幕式及主旨发言由北外国际商学院党总支书记冯刚主持。

刘欣路在开幕致辞中表示,社媒平台正成为全球青年跨文化交流的新场域。青年学者需警惕数据霸权对文化多样性的侵蚀,坚守人文精神内核,在数字空间中推动人类文明新秩序的构建。李舫在致辞中指出,当今青年的精神栖居已超越物理空间,在数字维度中重构新的文明图景,并呼吁青年学者做文明的“转译者”、以伦理校准技术航向、用“共同体美学”重塑交往理性。

主旨发言环节展现了学术界对青年成长的深切关怀。《探索与争鸣》主编叶祝弟回顾了期刊支持青年学人的初心与实践,通过生动案例展示了往届年会对学术新秀的托举之力。北外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高金萍详细介绍了该院培养青年学者的创新机制,对新一代学人寄予殷切期望。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副主任王侃从“全球青年多维对话”等实践项目出发,剖析了当前中外青年交流呈现的思想特征。中央团校周小舟聚焦“数智时代中国青年跨文化传播的实践逻辑”,强调在技术浪潮中坚守文化使命的重要性。冯刚以儒家"格物致知"的传统智慧作结,指出青年学者既要顺应技术潮流,更要传承人类文明的精髓。

第一场青年论坛的主题为“数字时代青年学者的跨文化实践与思考”,由北外助理研究员曹煜晴主持、助理研究员杨宾评议。中外青年学者分别围绕“文化译介中的数字依赖困境”“数字人文与跨文化教育”“社媒驱动下的跨文化交流”“国际媒体中的中国形象”等话题,就数字时代青年的跨文化交流展开研讨。第二场青年论坛的主题为“媒介演进过程中的跨文化互动新现象研究”,由北外助理研究员田卫卫主持、助理研究员黄一玫评议。五位学者分别围绕“文物资料在科技时代的运用”“社媒时代今人对古代文化认知的变化”“历史上世界青年的跨文化互动”等话题,就媒介变迁与学术研究之间的互动关系展开研讨。

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拉脱维亚籍专家安泽、北京大学阿拉伯语学院埃及籍助理教授高山、北京外国语大学非洲学院马达加斯加籍讲师唐磊、北京华文学院讲师白白格勒玛、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副教授郭菲、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杨钊、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孙兆华、烟台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李光宗、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讲师谢能宗、北京外国语大学历史学院讲师闫妍参加青年论坛并作学术报告。北外团委书记黄伦伦作会议总结。他表示,北外作为承办单位,一直在积极搭建各种跨文化交流平台,激励青年学子积极开展学术活动与文化实践,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全球文化思潮的相关研究。

 

 

2025-7-23
313336 2025年“北外种子计划”“北外领航计划”开营仪式举行 https://news.bfsu.edu.cn/archives/313336

7月19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管、北京外国语大学教育培训中心主办的2025年“北外种子计划”和“北外领航计划”开营仪式举行。全国各地300名高中生及29名教师齐聚北外,参加开营仪式。

 

北外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欣路向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及骨干教师们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北外以全球语言为基础、以全球文化为核心、以全球治理为应用,积极创新“复语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他表示,“北外种子计划”九年来培养了大批优秀学子,将语言化作连接世界的桥梁;“北外领航计划”旨在发挥北外外语专业优势,为高中英语教师队伍提质增效助力。他寄语师生,语通中外,道济天下,做中国方案的践行者;以语为媒,以文载道,做中国故事的讲述者;基于语言,超越语言,做世界发展的贡献者;兼容并蓄,博学笃行,做全球文明的守护者。

 

来自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的卢阳和北京市第一六一中学的吴梦琪作为“北外种子计划”学生代表发言。他们表示,深受北外学术地位和外研社外语赛事活动的影响,坚信语言是通向世界的窗口,立志用外语了解不同文明,传播中华文化,将“北外种子计划”作为连接自身过往与未来的桥梁,希望经过淬炼,成长为北外的一份子。来自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的郑琛老师作为“北外领航计划”教师代表发言。她表达了对“北外领航计划”的期待,希望在北外专家的指导下汲取前沿教育理论,体悟北外教育精髓,依托北外搭建起的平台追寻外语教育的新路径,为自身专业进阶与学生未来发展蓄力赋能。

刘欣路,外研社党委副书记陈媛媛等共同启动2025“北外种子计划”和“北外领航计划”。启动仪式后,与会嘉宾向“北外种子计划”学生代表和“北外领航计划”教师代表授予寓意成长与希望的种子,希望学生们在北外学术的滋养中冲破局限,成长为兼具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新锐力量;期待教师们将教育初心的种子播撒向更辽阔的教育领域,引领学生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来自北外各学院的学生组成项目志愿者团队。开营仪式上,志愿者们表演了诗歌朗诵,用中文、英文、捷克语、斯洛伐克语、波兰语、朝鲜语、日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俄语、塞尔维亚语、僧伽罗语等13种语言表达北外对同学们和教师们的热烈欢迎与美好祝福。

2025年“北外种子计划”和“北外领航计划”各为期6天,学生和教师将在丰富的课程活动和专家的引领下,秉承北外“兼容并蓄,博学笃行”的校训精神,展开在北外的研修和学习。

2025-7-21
313324 白俄罗斯专家学者及青年代表团访问北外 https://news.bfsu.edu.cn/archives/313324

7月16日,白俄罗斯战略研究所副所长维塔利·蓬琴科率白俄罗斯专家学者及青年代表团访问北京外国语大学。北外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刚会见蓬琴科一行。此次活动由中国驻白俄罗斯大使馆组织并实施。

赵刚代表北外致欢迎辞。他简要介绍了北外的发展历程、人才培养理念与机制、学科建设及成就,概述了北外白俄罗斯语专业建设成绩以及与国内和白俄罗斯高校的教育合作项目。他表示,今年5月,北外与白俄罗斯国立大学、明斯克语言大学联合成立了中白政府间重点合作项目——中白人文交流中心,为中白两国文明互鉴与民心相通搭建起一座重要桥梁。北外愿意与白俄罗斯战略研究所等智库机构加强学术交流,共同努力,将中白人文交流推向更高水平。

蓬琴科表示,在习近平主席和卢卡申科总统领导下,白中全天候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不断深化。他对北外在各领域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也对北外在教授与研究白俄罗斯语言文化方面所作的贡献表示钦佩。他代表与会专家表示愿意进一步加强与北外在青年交流、学术研讨以及科学研究方面的合作。

会谈结束后,北外俄语学院师生代表与白俄罗斯学者就中白两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以及学生就业与深造走向、中白两国青年的价值取向以及相互认知情况,中白两国在研究对方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和文化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可供对方参考的学术资源及数据库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北外就业创业中心主任兰建华和俄语学院上合组织大学区域学方向的博士生代表参加研讨。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白俄罗斯研究中心主任许传华教授作为京内白俄罗斯研究机构代表应邀参加研讨。学术研讨会由北外俄语学院院长戴桂菊主持。

白共中央分管意识形态工作书记彼得·彼得罗夫斯基,白共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部部长阿列克谢·泽尔曼特,白俄罗斯教育部青年科学家理事会主席阿娜斯塔西娅·基西列维奇,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经济系教授叶莲娜·达维坚科、中国发展综合研究教研室副教授伊琳娜·辛克维奇,白俄罗斯战略研究所外交关系研究部研究员阿纳托利·波亚绍夫、国内政策研究部研究员叶卡捷琳娜·列奇茨;中国驻白俄罗斯大使馆政治处随员郭子英、北外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和静等参加活动。

2025-7-18
313312 第15届“你和我·在北京”北外“汉语桥”夏令营开营 https://news.bfsu.edu.cn/archives/313312

7月16日,第15届“你和我·在北京”北外“汉语桥”夏令营在北外开营。本期夏令营由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和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承办,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协办,来自保加利亚、奥地利、波兰、比利时、马来西亚、意大利和西班牙7个国家的145名师生参加。北外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刚,保加利亚共和国驻华大使安德雷伊·特霍夫(Andrey Tehov)、奥地利驻华大使馆公使吴浩然(Ulf Hausbrandt)等出席开营仪式。开营仪式由北外孔子学院工作处处长金利民主持。

赵刚在致辞中向参加夏令营的全体师生表示欢迎。他回顾了“你和我·在北京”北外“汉语桥”夏令营以中文为桥、以文化为媒,自2008年以来,累计接待数千名外国青少年感受中文魅力、体验多彩北京、领略中华文化的历程,并向参营师生介绍了北外的发展情况。他希望营员们能够通过此次夏令营,加深彼此了解,增进信任和友谊,把自己在中国的新感悟、新启发讲述给身边的家人、朋友,让世界看见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

维也纳大学孔子学院办公室主任玛利亚(Maria Gasser)与罗马大学孔子学院的学员迈克尔(Mannoni Michele)分别作为带队教师和营员代表发言。玛利亚是北外校友,她以“回家”的心情分享了自己从北外学子到文化使者的成长经历,鼓励营员们珍惜机会,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留下美好回忆。迈克尔用流利的中文表达了对来华参加夏令营的激动心情,希望在夏令营中,结识更多中外朋友,更深入地了解中国。

随后,安德雷伊·特霍夫、吴浩然、赵刚等为各国小队代表授旗。赵刚和外研社副总编辑常小玲向各国带队老师赠书。

历经耕耘十余载,依托北外专业的国际中文教学资源、丰富的文化活动举办经验,“你和我·在北京”北外“汉语桥”夏令营持续引领海外中文学习者感知当代中国,理解当代中国,已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国际中文教育品牌项目。夏令营致力于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组织“见面会”“文化汇”“舞动中国”“中国家庭访问”等中外交融、丰富多元的文化活动,为中外青年搭建起互动交流的平台。

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马晓燕、北外孔子学院工作处副处长刘晓辰、保加利亚共和国驻华大使助理米莉娜·斯托亚诺娃等参加开营仪式。

2025-7-18
313308 北外召开“双一流”建设项目结项验收评审会 https://news.bfsu.edu.cn/archives/313308

7月17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召开上半年“双一流”建设项目结项验收评审会。校长、党委副书记贾文键,党委常委、副校长赵刚、刘欣路,校学术委员会主任袁军出席会议。评审会由袁军主持。

会上,贾文键对本次结项项目产出的成果给予肯定,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他表示,“双一流”建设要对标世界一流标准,注重国际学术发表,应用类成果要更加强调成果的转化应用。他提出,今年是本轮“双一流”建设验收之年,学校相关部门、项目负责人要提前做好工作的谋划、部署,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加快推进建设进度,产出更多标志性成果,推动学校“双一流”建设再上新台阶。一要提前做好“双一流”验收准备工作。“双一流”办要统筹协调好校内相关职能部门、学院和研究机构,对标国家要求,提前梳理各建设领域工作成效,凝练特色,总结经验。二要做好校内“双一流”建设项目结项验收。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质量导向,推动更多项目加快进度,按计划完成结项。三要推动产出更多标志性成果。要在已有基础上,进一步围绕全球语言、全球文化、全球治理持续产出重大标志性成果,更好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教育强国建设。

“双一流”建设办公室对结项项目总体情况、专家预审情况和汇报评审程序等作了详细介绍。汇报答辩环节,11个项目组依次对课题完成情况,成果产出及创新之处、社会影响等作了具体汇报。评审专家对结项项目进行了集体评议,对每个项目给出了结项意见。评审委员会专家认为,本次结项的11个项目按计划完成了预期目标,成果形式丰富多样,部分已产生良好社会影响。

2025-7-18
313300 北外承办的2025年“歆语工程”湖南省民族地区、脱贫地区初中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班开班 https://news.bfsu.edu.cn/archives/313300

7月16日,由湖南省教育厅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组织实施的2025年“歆语工程”湖南省民族地区、脱贫地区初中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班在北京开班。北外党委副书记贾德忠,湖南省教育厅民族教育处处长祁怀好出席开班仪式。

贾德忠在开班仪式上致欢迎辞。他表示,依托“歆语工程”项目,湖南省教育厅与北外持续深入合作,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为湖南省培养了一批基础英语教育中坚力量。针对本年度培训,北外项目团队深入调研湖南民族地区基础英语教育现状,制定了主题鲜明的课程计划,组建了国内一流的师资团队,设计了注重实操的研修任务,能够帮助参训教师将新课标要求转化为具体可行的、符合湖南民族地区教学实际的实施路径,切实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未来,北外也将持续秉承“服务教育,赋能教育”的宗旨,为助推湖南建设“教育强省”贡献力量。

祁怀好向北外及外研社对湖南省英语教育发展的持续贡献和鼎力支持表达感谢,对多年来“歆语工程”项目所取得的成绩予以高度认可。他叮嘱参训教师珍惜机会,严守纪律,潜心研修。围绕丰富专业知识,转变教学方法,拓展教育模式三个方面努力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将北京的先进经验精准对接湖南民族地区的实际需求,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教学举措,使培训成果得到进一步延伸。同时,期待在师资培训、教师学历提升等方面与北外深化合作,共同探索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携手续写新篇章。 

来自湖南省吉首市第一初级中学的石慧老师作为学员代表发言。她表示,国家正全面推进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期待与要求。此次培训对一线教师而言不仅是知识的充电站,更是信念的加油站。全体学员定会全力以赴,在专家的引领下深入思考,大胆实践,用培训成果惠及家乡学子,为湖南省基础英语教育发展添砖加瓦。

外研社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教师发展部张任媛进行了项目解读和安全教育。教师发展部兰月带领参训教师进行了全英文班级拓展活动。

开班仪式由外研社副社长王勇主持。北外学生工作部部长陈海燕,团委书记黄伦伦以及70名参训教师参加开班仪式。

“歆语工程”是北外依托自身学科优势,在基础教育相对薄弱地区推出的以中小学英语师资培训、支教帮扶和志愿服务为主要内容,以服务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为目标的社会实践系列计划。本年度培训面向湖南省民族地区初中英语骨干教师开展,旨在落实国家教育改革政策,聚焦核心素养,培养高质量英语教师队伍。

2025-7-16
313295 “智启未来:AI时代的专门用途外语教育”前沿论坛在北外举行 https://news.bfsu.edu.cn/archives/313295

7月14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专门用途外语研究》编辑部承办、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协办的“智启未来:AI时代的专门用途外语教育”前沿论坛举行。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120余名专家学者、一线外语教师齐聚一堂,围绕人工智能技术与专门用途外语教育的融合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为新时代专门用途外语教育改革与实践注入新思想、新动能。

北外校长、党委副书记贾文键通过视频致辞,他表示,外语教育尤其是专门用途外语教育,将从“语言教学”升级为“话语赋能”,成为服务国家战略、构建中国对外话语体系、培养新时代全球英才的核心引擎。在AI技术重塑教育生态的当下,专门用途外语教育须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在课程体系的“强关联”、培养模式的“深融合”、教师角色的“再升级”三方面持续发力。

专家主旨发言环节,北京语言大学王立非教授以“新质生产力发展与ESP教育的新机遇”为题,提出ESP教育需构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学科自信、人才自信”,主动服务科技创新、经济发展与文化传播的话语实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姜峰教授聚焦“AIGC 背景下语料库与学术英语研究”,系统阐释生成式AI如何赋能学术语料分析,为学术英语教学的实证研究提供了新方法与新视角。

专家论坛环节,北京外国语大学文秋芳教授、南京大学王海啸教授、南京大学陈新仁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冯丽萍教授围绕AI时代专门用途外语教育的挑战与突破展开对话,从专业语言能力培养、构建“产业界—学术界—科技界”联动的人才培养新生态、专门用途外语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未来发展方向等方面,剖析了专门用途外语教育在智能化时代的发展和改革路径。

专题分论坛设“专门用途外语教学”和“职业教育与专门用途英语研究”两大板块,覆盖多语种、多场景的教育实践探索。在“专门用途外语教学”分论坛中,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李运博教授分享了复合型商务日语人才培养经验,北外洪晖博士以商务法语为例探讨了文化内核重构,北外叶志良教授系统阐述了葡萄牙语专业“经贸葡语”教学的改革实践,中国政法大学田力男教授深入分析了法律翻译教学的智能化转型路径,北外吴旻雁教授全面解析了阿拉伯语专业“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天津外国语大学邬波老师创新性地提出了AI时代经贸俄语教学改革方案。“职业教育与专门用途英语研究”分论坛聚焦职业场景中的外语教育革新,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闫晗提出了“语境智能重构语用教学场域”的理论框架,北京科技职业大学张玉双分析了生成式AI下高职外语教师角色转型,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赵欣分享了产出导向法视域下的高职英语写作教学实践,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远展示了AI赋能的跨文化职业语用能力培养方案,北京邮电大学付慧琳探讨了专门用途外语教师的专业发展转型,北京外国语大学邓致远探索了语块理论在专门用途外语词汇测试中的应用,东北大学刘怡分享了数字人文视域下的学术英语教学改革实践。

分论坛研讨结束后,南京大学王海啸教授作“教育智能体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主题发言,围绕教育智能体在外语教学场景的具体应用展开分享,为相关教学实践提供思路。

在“期刊论文发表专题”环节,南京大学陈新仁教授解析了“论文选题的创新空间”,北外科研处处长张天伟教授从“投稿与审稿双重视角”分享了学术写作的技巧,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期刊分社社长孙凤兰教授探讨“智能技术驱动下的论文发表机制创新与路径重构”,助力青年学者的学术成长与职业发展。

论坛闭幕式上,《专门用途外语研究》主编、北外教务处处长李莉文教授作会议总结。她表示,本次论坛汇聚学界智慧,回应了AI时代专门用途外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突破,总结了多语种、多场景的实践与研究经验,为推动专门用途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凝聚了共识、明确了路径。自创刊以来,《专门用途外语研究》致力于专门用途外语教学和研究,为推动我国外语教学改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次论坛的举办促进了专门用途外语教育领域的高端学术交流,推动了人工智能技术与外语教育的深度融合探索。与会学者表示,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积极转化论坛成果,通过教学实践与科研创新,着力培养语言能力扎实、专业素养深厚、科学思维突出的复合型外语人才,为新时代外语教育改革注入新动力。

2025-7-15
313274 北外主办的2025年国际儒学与中华文化师资班开班 https://news.bfsu.edu.cn/archives/313274

7月14日,由国际儒学联合会与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主办的“2025国际儒学与中华文化师资班”在江苏省丹阳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班。

北外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欣路出席活动并致辞,他表示,在全球局势变幻交织的今天,文明对话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高校应当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多贡献。国际儒学与中华文化师资班,通过跨文化讲习、研讨实践的方式,开拓了一条以“阐释为主,翻译为辅,阐释、翻译结合”为宗旨的路径,为原汁原味地传播中华文化提供了宝贵经验。

国际儒学联合会秘书长马箭飞强调,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播中国智慧,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需要依靠青年汉学家,更需要探索将中国哲学融入世界语境,以实践智慧回应当代挑战,架起中西思想沟通的桥梁。希望更多的中西比较哲学学者继续儒学的现代诠释空间,为推动世界哲学从“相互理解”迈向“相互欣赏”描绘崭新图景。

丹阳市委宣传部部长高飞认为,深植于儒学沃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死的文化,通过从经典文本转化为日常生活,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可以推动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热”起来,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和活力。国际儒学与中华文化师资班搭建了国际儒学对话平台,是践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文明观的实际行动。

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安乐哲表示,在世界格局变幻交织的当下,儒家文化可以为世界提供宝贵经验,帮助各国应对各种冲突与挑战。创建师资班,目的在于引领来自世界各国的学员从中国内部视角理解中国文化,构建“和而不同”的学术家庭,推动中华文化从“传播”走向“共鸣”。北外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院长高金萍表示,国际儒学与中华文化师资班,以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以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讲述儒学文化故事,向世界展现了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帮助学员从实践出发理解世界文明多样性,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

2025年国际儒学与中华文化师资班由北外国际中国文化研究院世界汉学家研修基地、江苏省丹阳市中华传统文化学会、北京中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联合承办。师资班为期13天,共有128名中外学员参加,学员来自国内外82所院校及社会单位,覆盖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的26个国家。

 

2025-7-15
313263 贾文键校长率团访问香港 https://news.bfsu.edu.cn/archives/313263

​​7月13日至15日,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党委副书记贾文键率团访问香港,出席2025亚太青少年模拟联合国大会暨全球胜任力青年论坛,拜会国际调解院筹备办公室、中国教育交流(港澳)中心,赴香港理工大学洽谈校际交流合作事宜并签署两校校际合作备忘录与学生交换协议。

贾文键在亚太青少年模拟联合国大会暨全球胜任力青年论坛开幕式致辞指出,北外积极响应“联合国80周年倡议”,希望为青少年搭建鼓励对话、促进交流、传播声音的国际平台,并介绍了北外在服务国家战略、参与全球治理方面的具体举措与阶段性成果。他希望未来青少年执创新之笔,做新时代的知者,在勇毅前行中厚植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深厚情怀;做新时代的仁者,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秉持“和而不同”的理念;做新时代的勇者,在时代浪潮中锻造“舍我其谁”的担当,深耕科技探索的沃土,擘画时代发展的壮丽新篇。

亚太青少年模拟联合国大会暨全球胜任力青年论坛由北外主办,联合香港理工大学、中国教育交流(港澳)中心、全球外国语大学联盟等机构共同组织。活动面向国内外青少年开展,旨在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和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贯通式培养国际化人才,搭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青少年会议与交流平台。活动通过模拟联合国、圆桌论坛等形式,鼓励青少年与青年学者投身全球发展、参与全球治理,为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汇聚青春力量。

 

在港期间,贾文键与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教授就两校学术交流、高等教育合作、区域国别研究、联合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并签署两校合作备忘录与学生交换协议。

在拜会国际调解院筹备办公室时,代表团与办公室主任孙劲就全球语言服务平台、文化理解与跨文化沟通、国际组织和复合型人才培养、全球胜任力研究等议题进行合作探讨,在北外结合101种外语和学科优势赋能国际调解事务、参与相关培训和学生实习实践等方面交换意见。

代表团还访问了中国教育交流(港澳)中心,贾文键与中心主任郑跃在加强香港与内地高校合作和学生流动、促进香港与内地资源互联互通、留学中国品牌建设和将香港打造为全球留学生创新创业中心等领域达成广泛共识。

北外港澳台办公室主任和静陪同出访。

 

2025-7-15
313252 北外主办第十届西部地区外语学科发展研讨会 https://news.bfsu.edu.cn/archives/313252

7月12日至13日,“第十届西部地区外语学科发展研讨会”在内蒙古呼和浩特举行。会议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外语教学与研究》编辑部和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主办,内蒙古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来自北外、南京大学、湖南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等高校的十余位外语界专家参会。 开幕式由内蒙古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赵晓军教授主持。

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校长贾美林教授和《外语教学与研究》主编王文斌教授分别致辞。贾美林强调了外语学科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并对会议提出资源共享、立足西部、素质赋能的期望。王文斌表示,西部地区外语教育是中国外语教育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人工智能时代,更应深刻理会教学与教育、技术与艺术的辩证关系,明确“人”在其中的关键作用,避免唯科学主义导致的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化和机械化。

在主旨发言环节,南京大学陈新仁教授围绕“形象”概念,探讨语用学视角下形象建构的内涵、类型和话语实践,提出深化形象话语研究、拓展语用学研究视域。首都师范大学王宗琥教授从反思现代大学教育论及人工智能时代的外语教育,提出以双文化为导向,融知识、能力、素养为一体的教育教学体系及系列具体改革措施。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初明教授指出“续论”的语言习得观与大语言模型的理念高度吻合,呼吁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发展的红利,通过人机互动续写助力语言学习提质增效。北外王洪涛教授从社会翻译学研究范式出发,通过对艺术性、创造性、译者网络、翻译伦理等方面的分析,指出智能翻译的不足,强调人类译者对于高艺术水准文学翻译的重要性。内蒙古师范大学吴白音那教授借助问卷和访谈等方法,发现内蒙古中学英语教师总体上对超语教学有积极信念,但学校政策、学习经历、教材、教师、学生等因素均会导致在超语教学信念与实践方面的差异。湖南大学刘正光教授、山东师范大学王卓教授、北外许家金教授和张威教授、以及内蒙古师范大学赵晓军教授分别主持主旨发言。

分组发言阶段,专家们详细点评了参会师生的论文汇报。 在闭幕式环节,王文斌教授强调,当下外语学科面临自身发展的转折点,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外语人才培养这一落脚点,回归外国语言文学本体,既要创新,也需守正,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国际传播等各方面为党、国家和区域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7月13日上午举行了专家们与内蒙古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师生的座谈会。赵晓军通报了学院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专家们则从学科建设、师资培养、对外交流等多个角度出谋划策,提出一系列中肯建议。

“西部地区外语学科发展研讨会”自2013年创设以来,始终坚持“开门办刊,学术相助,打造平台,牵手西部”的宗旨。该系列研讨会于吉首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新疆大学、青海师范大学、广西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藏民族大学、贵州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先后举办十次。研讨会切实响应了中央“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有力促进了举办地区外语教育和研究事业的发展。今后将继续作为沟通西部地区外语学科师生与国内知名外语院校专家的桥梁,把更多先进理念和经验传播到祖国西部大地,谱写中国外语教育新篇章。

2025-7-14
313238 北外主办的2025亚太青少年模拟联合国大会暨全球胜任力青年论坛在港开幕 https://news.bfsu.edu.cn/archives/313238

7月14日,由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的“2025亚太青少年模拟联合国大会暨全球胜任力青年论坛”在香港理工大学开幕。本届论坛由全球外国语大学联盟、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北外教育培训中心联合承办,得到香港理工大学、中国教育交流(港澳)中心的大力支持。

开幕式上,北外校长、党委副书记贾文键致欢迎辞。他强调,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全球面临多重挑战的背景下,青少年参与全球治理与创新发展至关重要。本次大会为亚太及世界青少年搭建了一个关注发展、促进对话、深化交流、传播声音的重要国际平台。他勉励与会青年厚植家国天下情怀,秉持和而不同理念,锻造舍我其谁的担当,勇担时代责任,拓展国际视野,积极投身人类进步事业,为世界和平发展与文明进步贡献青春力量。

香港理工大学副校长(研究及创新)赵汝恒表示,香港理工大学矢志培育心系家国、肩承世界的领袖人才,致力引导学生知行合一、回馈社会,这与模拟联合国的精神紧密相连。青年是驱动文明进步、破解全球性挑战的关键力量。他鼓励青少年代表在活动中,秉持“科技向善”的创新思维,锻造未来核心素养,淬炼全球胜任力,在驾驭技术变革的同时守护人类文明根基,将科技创新与人文关怀融合,实现“不让任何人掉队”的可持续未来。 

来自宁夏银川一中的冉妍、新加坡国际学校(香港)的顾骏珀以及北外的留学生Vlasovskiy Artem作为参会代表发言,分享了他们对全球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表达了对本次活动的期待。

开幕式播放了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的特别寄语视频。古特雷斯表示,联合国亟需青少年的想法、能量、决心和声音,这些是制定政策与战略的重要参考。他高度评价模拟联合国活动对提升青少年相关能力的积极作用,并指出在座的青少年是学校与社会的领导者。联合国愿与全球青少年携手,共同建设和平、弥合分歧,为全人类创造享有和平、尊严与繁荣的未来。

随后,贾文键、赵汝恒等主承办及协办单位代表共同点亮象征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大屏幕,标志着本次盛会正式启动。

本次大会吸引了来自中国(含香港特区)、澳大利亚、巴基斯坦、德国、俄罗斯、菲律宾、西班牙、印度等多国青少年参与。来自北外、清华大学、香港大学和莫纳什大学的11位中外大学生代表,以中文、阿拉伯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和英语共同诵读了《联合国宪章·序言》,以跨越语言与文化的共鸣,致敬联合国宪章精神。

开幕式由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北外校友安东,北外学生章文天和清华大学留学生Diego Rodriguez共同主持。在接下来的会期中,与会青少年将围绕“人工智能技术共享与国际合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蓝色经济与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等全球性议题展开深入研讨,通过多边协商,共同擘画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蓝图。

出席开幕式的领导和嘉宾还有中国教育交流(港澳)中心主任郑跃,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驻港公署国际部主任王剑,凤凰卫视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兼集团财务总监杨家强,北外香港校友会会长龚俊川,北外港澳台办公室主任和静,外研集团(外研社)党委书记、董事长,外研社社长王芳,河北工程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张燕红,昆明文理学院国际交流处处长邓国栋,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系主任、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联席主任崔永康,内地发展总监陆海天,科技及创新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兼建筑环境及能源工程学系首席研究员吴池力,知识转移及创业处助理总监陈翠芳等。

青春共筑,世界共赢。在联合国成立80周年、距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最终期限仅剩五年的关键节点,亚太及全球青少年齐聚本次论坛,以青春的活力、创造力与新颖视角,携手致力于构建一个更具可持续性和包容性的未来。作为北外全球胜任力教育体系的重要项目,本次论坛充分发挥北外专业优势,协同香港高校及特区优质国际化教育资源,旨在深化中外青少年交流,助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教育中心,为贯通式培养国际化人才、推进教育强国建设、推动高水平教育对外开放贡献力量。

 

2025-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