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薪火相传,面向未来科学发展——北京外国语大学建校7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
发布时间:2011-09-24 16:56:38 来源: 新闻中心 编辑:

       砥砺风华七十载,继往开来谱新篇。2011年9月24日,北京外国语大学迎来70周年华诞。
       气球高悬,彩旗飘扬,鲜花锦簇,映衬着一张张灿烂喜悦的笑脸,校园里处处洋溢着喜庆温馨的气氛。上午十时许,北京外国语大学建校7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校党委书记杨学义主持大会。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全国政协副主席郑万通,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杨汝岱,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等领导出席庆祝大会。208位外国驻华使节和120余位担任过驻外大使的校友共300多位大使齐聚一堂,共贺北外华诞。
 

 
       出席庆祝大会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央外事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北外校友裘援平,国家行政学院常务副院长魏礼群,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第一副院长、北外校友叶小文,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北外校友陈昊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原副总参谋长、上将熊光楷,教育部副部长、原北外校长郝平,北京市委常委、教育工委书记赵凤桐,外交部副部长翟隽,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全国青联主席王晓,文化部副部长、北外校友赵少华,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北外校友李干杰,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万鄂湘,中国日报社总编辑、北外校友朱灵      
      部分省市领导,国内外大学校长,重点中学校长,海内外校友代表和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北京外国语大学师生代表近3000人参加了大会。
 

 
       庆典大会开始前,北外校友、著名主持人杨澜和意大利语教师文铮,先后对十余位不同时期和领域的校友代表进行了访谈,带领大家回顾流金岁月,共话师生情谊。
       会上宣读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给北外发来的贺信;播放了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等外国领导人和知名人士的视频祝福。
       温家宝在贺信中总结了北外70年成长历程:“生于民族救亡的烽火,成于新中国创业的磨砺,兴于改革开放的春天”,期望北外“弘扬延安精神,勇于担当,博学笃行,不断创新,为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和友谊作出更大贡献”。
       刘延东在贺信中肯定了北外办学70年以来取得的成绩,希望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彰显办学特色,大力推动中华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传播,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潘基文在贺信中称赞北外培养出的千万名口笔译人才和外交人才对全球对话、国际合作和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加深了解起到了促进作用,希望更多有知识,有全球意识的北外毕业生加入到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中来。
       纳吉布对北外开展马来语教学,积极推进中马语言、文化和历史等领域的相互理解表示感谢。罗格则对北京奥运会期间,北外的志愿者以及在语言、文化服务和传播中的表现表示赞许。
 

 
       校长陈雨露致辞。他首先代表北京外国语大学全体师生员工向出席大会的各位领导、来宾和校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全校广大师生员工致以祝贺和诚挚的问候。陈雨露校长介绍了学校四个重要历史时期的办学思想和发展成就,回顾了北外成立70年来不平凡的办学历程。
      陈雨露从三个方面总结了北外70年发展历程:一是70年传承,北外形成了祖国至上、甘于奉献的精神传统。一代代北外人传唱着“人民需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的北外之歌,把青春和热血投入到民族独立和民族复兴的历史洪流之中。二是70年绽放,北外形成了质量取胜、造就精品的育人模式。学校坚持小班教学,精细训练,注重思想素质和意志品质教育,注重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和第二外语能力,注重学科交叉和专业复合,注重中国文化修养和跨文化交流的方法论,形成了层次齐全的复合型、复语型、国际化精英人才培养格局。三是70年豪迈,北外形成了兼容并蓄、多元开放的办学特色。北外共有50多位教授荣获国际荣誉奖项,承办17家海外孔子学院,众多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近700位外国大使来访学校。
       展望未来,陈雨露指出,学校将继续坚持“外、特、精”办学理念,进一步实践“高原山峰”型精英人才培养模式,造就更多复合型、高层次、通晓乃至变革国际规则的国际化人才。进一步发挥多语种优势,打造学术创新团队,努力成为国家语言战略与外语政策研究、国际区域问题与国别问题研究的重镇。进一步提升跨文化公共外交能力,服务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积极承担起“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新使命,推动和谐世界建设。为建设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一流外国语大学而努力奋斗。
 

 
       教育部副部长郝平致辞,高度评价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建校70年来取得的办学成就并提出了殷切期望。他说,北外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外国语高等学校,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产物。70年薪火相传,北外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秉承“人民需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的精神,开拓进取,自强不息,胸怀世界,志存高远,成为新中国外交官的摇篮、外语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进入21世纪以来,北外坚持“外、特、精”办学理念,不断推进改革创新,在外语教学、研究及出版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一如既往地坚持把世界介绍给中国的同时,肩负起把中国介绍给世界的新使命,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郝平副部长阐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重要意义,希望北外以《教育规划纲要》为指导,积极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和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继续发扬严格要求、精细训练的办学传统,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办学特色,狠抓教学质量,为建设国际知名、特色鲜明、高水平的外国语大学而努力奋斗。
 

 
        北京市委常委、市委教育工委书记赵凤桐致辞,高度评价了北外的发展成就和积极服务北京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他说,多年来,北外发挥人才和学科优势,积极服务北京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在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庆祝活动等一系列重大活动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首都服务窗口外语培训、市民讲外语、北京市干部英语培训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赵凤桐书记希望北外发挥学科和专业的特色,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中,创新发展,为国家和北京市的发展不断做出新的重要贡献,表示北京市将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学校的发展。
 

 
       外交部副部长翟隽在致辞中高度评价了北外不同历史时期培养高素质涉外人才,促进我国外交事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他说,北外自诞生之日起就与党的外事工作和祖国的外交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70年来,从这里走出了1400多名大使和参赞,目前工作在国内外不同岗位上的高级外交官的1/3毕业于北外,过去六年外交部招录的国家公务员有1/4来自北外。北外为共和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智力和人才支持,素有“共和国外交官摇篮”之称。
       翟隽副部长希望北外把握世界发展大势,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培养造就更多国际化人才,积极搭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交流沟通的桥梁,为促进中国外交事业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日本驻华大使丹羽宇一郎,兄弟院校代表、上海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吴友富,哥廷根大学校长吴志学(Prof.Dr.Ulrike Beisiegel),多伦多大学/维多利亚大学校长保罗·古治Prof. Paul W. Gooch校友代表、中国日报社总编辑朱灵,教师代表、英语学院教授谢韬,欧洲语言文化学院匈牙利语专业应届毕业生孟笛遥等发言,对北外建校70周年表示祝贺,并送上美好祝愿。
 

 
      随后,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于鸿君教授代表北京大学向我校赠送图书6万册,其中善本图书48种,652册。陈雨露校长代表学校接受了赠书。
 

 
      为承继北外传统、弘扬北外精神,学校在会上授予44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和外籍专家“七十周年校庆荣誉奖”,以表彰他们对北外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为受到荣誉表彰的教授和专家颁奖。
       最后,全场齐唱北京外国语大学校歌。庆祝大会在“人民需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的雄壮歌声中结束。
       北京外国语大学前身为1941年创办的抗大三分校俄文大队,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外语高等学校,是目前我国开设语种最多的外国语大学(49种外国语)。70年来,北京外国语大学坚持“外、特、精”的办学理念,秉承“兼容并蓄、博学笃行”精神,先后为国家培养了8万余名高素质涉外人才,逐步形成了以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主体,文、法、经、管等多语种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布局。2011年6月,学校成为国家“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并承担了3个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这标志着北外进入以培养复合型、高层次、通晓国际规则的国际化人才为核心,以建设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外国语大学为目标的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记者:张文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