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网上刊发彭龙校长毕业典礼讲话
发布时间:2017-07-22 16:05:12 来源: 新闻中心 编辑: 彭澍

   2017年7月21日,《中国高等教育》微信公众平台《毕业季》专栏刊发彭龙校长在2017年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的讲话。全文如下:

 


尊敬的各位来宾,
各位老师、家长们,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2017届本科生毕业典礼,共同见证1164名本科生和138名留学生成长成才的历程。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北外全体教职员工,祝贺你们顺利完成了大学学业,光荣毕业了!
   同时,我也想和你们一道,向四年来无私帮助、悉心指导过你们的父母、师长和亲朋好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美丽的六月,既是追思回忆的季节,也是伤感分离的时刻。每年这个时候,我们都会依依不舍地送走即将毕业的学生。人生自古伤离别,但是,人生的每一次成长和进步似乎又是以离别为代价的。四年前,你们远离家乡,告别父母,远赴京城,来到了梦想中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北外成为了你们的世界。而今,你们即将背起行囊,奔赴更广阔的世界了。
   此时此刻,如果你们站在主楼前,凝望着这座朴素平实而又沉稳端庄的老建筑,不知你们是否还记得初入北外时的情景?回顾过去的时光,不知你们是否已经实现了曾经定下的目标?在这个精致的校园里,你可曾留下过遗憾?或许你会后悔:没有早起多读几篇课文,没有积极参加某一项活动,没有在图书馆里多读几本书,没有认真欣赏过校园里的风景,没有对曾经无意伤害到的人说一声“对不起”,没有鼓足勇气对曾经喜欢的人表达自己的感情……但现在,这些经历似乎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经历在你的心里留下了什么。我深深地相信,你在这所校园里收获的点点滴滴,终会铺成一条宽阔的大道,引导你走向理想的远方!
   同学们,在你们的关心、呵护和支持下,学校近年来也在不断地成长和发展。学校大力推进综合改革,不断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今年,我们借鉴美国常春藤名校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的做法,以大学名称直接命名本科生学院,成立了北外学院和国际组织学院,力图打造国内最优质的外语特色本科教育,构建具有高水平通识教育、北外特色明显的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为进一步服务国家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外人文交流机制建设与实践,学校已经开设了84种外国语课程,到2020年开设的语种将超过100种,覆盖所有与中国建交国家的官方语言,并逐步实现国别区域研究的全覆盖。当前,学校确立了建设一流特色外国语大学、建设一流外语学科的战略目标,正在努力优化学科结构,打破院系壁垒,整合学科资源。我们先后成立了“许国璋语言高等研究院”、“王佐良外国文学高等研究院”、“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构建了“外国语言文学”、“多语教育”、“区域与全球发展”和“比较文明”四大学科集群,显著增强了学校的整体学科实力。在2017年QS 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我们北外的语言学、现代语言学2门学科进入全球前100名,排名在51-100之间。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全球排名201-250之间,公共政策与管理学科进入全球前500名,居国内外语外贸类大学之首,彰显了学校在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方面取得的重要成绩。
   亲爱的同学们,经过四年的大学生活,你们都圆满地完成了学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你们中间,涌现出了95名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和196名校级优秀毕业生。计算机系的王伟伟同学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扎根于西藏基层。他将在那里工作五年之久。第8届研究生支教团的10名志愿者也即将走向支教岗位,他们将在西藏拉萨、陕西陇县、云南鹤庆进行为期一年的基层教学工作。多数同学选择进入国际组织、中央机关、国家部委、地方党政机关、大型国企、金融机构、外资企业、优秀民营企业等单位工作,还有相当比例的同学进入国内外顶级大学继续深造,也有的同学选择自主创业。正是你们大家,用实际行动对北外精神作出了最生动的诠释。作为校长,我为你们所取得的成绩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在你们即将离开校园之际,我也很想和大家分享几点人生的经验和思考。
 
一是要不忘初心,坚守自我,继承和弘扬北外精神
 
   同学们,不忘初心,并不是简单地回到过去,而是要在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中维持住初心。《尚书》中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正是此意。“人心”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它一旦得不到反思就会走向堕落,所以我们要防微杜渐,时刻警醒;“道心”之所以微妙,是因为人间正道布满沧桑,贵在发现,难在坚持,不力行将不能至,不坚守则不能成。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这是中国文化穿越五千年历史烟尘的庄严提醒。而初心不改,持之以恒,正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信仰,也是北外不断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前段时间,哈佛大学教授大卫.查普曼(David Chapman)借助神话故事,分析我们中国社会的民族信仰,在网络上走红。在他看来,中华民族在历史上虽历经磨难和困苦但却仍能屹立至今,靠的正是一种坚持初心、有始有终的抗争意识。这种抗争意识一旦升华为集体的事业,就会形成一种无往而不胜的民族精神。近日,学校开展了“寻根延安,不忘初心”的活动,目的就是要铭记和发扬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的延安精神。正是靠这种精神,北外始终秉承“人民需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的坚定信念,将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才在今天成为了中国现代外语教育的引领者。同学们,老一辈的北外人铸造和奠定了北外的精神传统,你们今天更要携带着这一精神传统奔赴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开枝散叶,披荆斩棘,成就大业,熔铸辉煌!
   同学们,俗语常言,人生不如意者,十有八九。这话虽然有些悲观,但也真切地说明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人生中总会有无奈的时候。面对无奈,如果不妥协,我们就势必会痛苦。职场、感情、生活无不如此。但是,妥协和放弃绝不是一回事。我们很多人之所以痛苦,不是因为他们对现实的妥协,而是对自我的放弃。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仍然热爱生活。”孔子也说:“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环境不如意,但人还可以有理想,最起码可以治自己的心。心灵强大,举目皆是坦途;心灵卑弱,坦途亦是艰危。同学们,孩提时的赤子初心,初入北外时的纯真梦想,就是你们的自我。不要随便松动足下的土地,不要轻易移动坚持的位置,要学会把挫折和磨难作为人生路上的必修课,在不断付出和奉献中实现自我。最后,成功注定会属于你们!
 
二是要心有家国,德才兼修,自觉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伟业。
 
   藕发莲生,必定其根;人入社会,必定其本;大国复兴,必定其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高等教育的中心环节就是立德树人。这是对大学之道最为本真的现代阐释。《大学》开篇就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里的“亲民”,指的就是要信仰人民、融入集体、投入社会、服务国家。如果不如此,道德意识就不会彰显通透,天地之至善就会晦暗不明。中国的教育,最终归旨就是要培养中国文化意义上的君子。所谓君子,就是要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北外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但是,国际化的人才首先应该是具有浓厚家国情怀的中国化的人才。在近80年的办学历程中,北外正是坚守了“立德树人”的光荣传统,才为党和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素质过硬的高端人才。今天你们走出校园,驰骋在国际舞台,就要承担起续接这种道统的使命,自觉地维护国家的利益和民族的尊严,让母校在有五星红旗飘起的地方,都能看到你们的身影!
   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德”固然重要,但若没有“才”的滋养和辅助,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沦为一种浪漫主义的感伤。历史经验一再告诉我们:自古有不王道之富强,但绝无不富强之王道。一个国家的强大,是靠科学研究的丰富成果支撑的;而一个国家的荣耀,则是靠精神文化的深厚积淀赢得的。今日之中国,正在和平崛起,行进在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的国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世界需要进一步了解中国,中国也需要向世界进一步诠释自己。因此,我们必须主动走出国门,在世界舞台上彰显我们这个民族的大国姿态和厚重传统,必须在世界范围内彰显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经验、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讲好中国故事,展示好中国形象。而你们,正是承担这一时代使命的文化使者!对此,你们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必将大有作为!
   伴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现行的全球治理体系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国际社会对变革全球治理体系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不能再做当前国际体系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有责任、也有义务积极全面地参与全球治理,着力增强规则制定能力、议程设置能力、舆论宣传能力、统筹协调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参与全球治理需要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我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总书记的期待就是北外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是你们今天走出校园后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三是要心怀敬畏、三省吾身,脚踏实地地走好人生之路。
 
   今天,我们无疑生活在一个不断追求变革的时代。知识的不断翻新、信息的超负荷涌现,在让我们应对大自然更加游刃有余的同时,也对如何整治人心、重塑信仰制造了重重障碍。功利主义的盛行、人文主义的危机、英雄主义的式微,绝对主义的瓦解,都在以极其苛刻的局势考验着我们做人的道德良知。有时候,我们甚至必须要在“善”与“祸”、“恶”与“福”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一位日本学者曾说:“我们经常教育人要诚实地生活,可是现实的状况却是,如果诚实地生活,就会变成失败者。所以,许多人为了适应现实,都在学习不诚实地生活。”由此说来,要克服这种两难的困境、跳出恶性的轮回,保持做人的底线,我们必须对真善美这些人类永恒的价值观保持足够的敬畏。人有所敬畏,才不会为所欲为。敬,不是表面上的供奉而是由衷的坦诚;畏,不是内心的懦弱而是灵魂的震撼。“层楼终究误少年,任性早晚乱余生。”前人的教诲,我们须时刻铭记,日益熏修。
   任何一个伟大的事业 ,都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都需要我们团结和带领许多人,甚至是成千上万的人一起努力,才能成功。希望大家能够保持理想和梦想,从内心里尊重和团结身边的人,感恩所有帮助过你的家人、师长和朋友,怀着坚定的信念,带领大家一起,必定能够成就一番事业。
   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价值观的养成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你们在北外,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已经积淀了难得可贵的优良品质。谁说外语学习是单纯的技术性训练?谁说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不能锤炼心性、塑造品格?滴水藏海,月映百川。单词需要一个一个的记,句子需要一句句读,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和投机取巧,这本身就是脚踏实地的优良品格。而这种品格,正是今天这个社会所急需的“工匠精神”。明天你们就要走出校园,这一品质仍然是你们立足自身实际不断实现人生超越的根本所在,希望能够继续保持和发扬。梁漱溟先生晚年曾感慨:这个世界会好吗?我想,路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脚下,脚踏实地的人多了,终会走出一条通向良好生活的康庄大道。在这方面,我对你们充满信心!
   同学们,伟大的时代呼唤有为的青年,历史永远是勇敢者创造的。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纵观人类的发展史,人类正是在同困难的斗争中不断前行的。固步自封、逃避困难,看似躲过了风吹雨打,但也隔绝了阳光和空气。现在,远航的风帆已经高扬,你们唯一要做的,就是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把不平凡的自己推介给外部的世界。不管前方的路多么崎岖不平,只要走的方向正确,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杨绛先生说过,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暂,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于人自身。希望你们: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你才能拥有真正的自己。
 
   最后,请大家不要忘记,母校是永远是你们的家。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