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传统文化国际传播,我校大有可为
发布时间:2014-09-28 16:41:25 来源: 科研处 编辑:

   每年的9月28日是孔子诞辰纪念日。为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9月24日,国际儒学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孔子基金会在京联合举办了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作为协办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纪念孔子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每五年举行一次,自1994年以来,已连续举办四届,成为受到国际学术界、思想文化界广泛关注的学术和文化盛会。
   本次研讨会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高规格学术会议。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家思想,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同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思想文化一道,记载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在建设家园的奋斗中开展的精神活动、进行的理性思维、创造的文化成果,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重要滋养。
   本次研讨会也是一次重启弘扬传统文化新时代的大会,体现了当下中国对待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态度。两千多年来,孔子始终被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性符号。从封建社会被尊称为“孔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等到文革时期被打倒的“孔老二”,再到改革开放后重新受到审视和尊重,以及当今遍布全球的400余所孔子学院和海外“汉语热”,充分体现了全球化进程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本次研讨会更是一次令北外人欢欣鼓舞的大会。作为会议协办单位,我校以中国海外汉学研究中心为主的部分老师以及几十名学生志愿者全程参与会议组织筹备,韩震教授、张西平教授等专家参加了会议研讨,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汉学家和儒学研究者们提供了热情周到的服务。作为学校与国际儒学联合会共建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的重大标志性合作成果之一,本次会议亦赋予了北外推动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新使命。
   儒家学说初步形成于中国春秋时期,后经孟子、荀子等人的发展日臻成熟。汉武帝以后,儒家学说成为国家信仰,中国也从此进入儒家社会。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儒学文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和主干,对中国历史发展和文明进程产生了巨大影响。儒家学说又陆续传到亚洲、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并与当地文化相融合,成为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源流和组成部分,对全球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国各地区的联系日益密切,人类文明取得了巨大进步,但同时,国际社会也面临诸如伦理道德滑坡、贫富悬殊加剧、生态环境破坏、个人主义膨胀、民族和地区冲突频发、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犹存、恐怖主义和分裂主义蔓延等问题和难题。正如费孝通先生在《孔林片思》中提出的“现在世界正在进入一个全球性的战国时代,是一个更大规模的战国时代,这时代在呼唤着新的孔子。”为应对和解决当下世界面临的诸多问题和难题,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将目光投向儒学和中国传统文化,希望从中找到智慧、启示和借鉴。而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剧和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一个迅速崛起的中国正在全面融入全球社会,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目光聚焦。经济上日益强大的中国,迫切需要向全世界讲清楚一个拥有五千年延绵不断文明史的深厚中国。
   因此,向全世界推广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历史任务。拥有天然外语优势和国际化办学特色的北外理当义不容辞。
   首先,我们要坚持“四个讲清楚”的宣传指导方针,对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持理性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要讲清楚中华文化的文化特色、精神追求、突出优势以及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
   其次,要发挥外语优势,掌握话语主导权。遵循文化传播和对象国人民文化接受的基本规律,利用对象国语种讲好中国故事,像孔夫子一样,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对象,要有不同的、能产生共鸣的表达方式,增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实效性。
   再次,要加强对外文化传播专门人才培养。尤其是要培养具有扎实外语基础、兼通中西文化的国际化人才。特别是要加强非通用语种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为中华文化全球传播提供坚实支撑。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自觉和文化复兴。以儒学为核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与国际传播正在迎来崭新的春天。在这广袤的天地中,北外人必将大有可为!
 
(供稿:科研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