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日报】李向玉委员:加强师生沟通促高校管理
发布时间:2014-03-12 09:56:41 来源: 澳门日报 编辑:

   【澳门日报记者何展衡北京十日电】对于高校教育管理问题,澳区全国政协委员李向玉认为,构建和谐的高校校园文化,需要以沟通为平台,建立多层次对话的长效机制,拓宽师生交流的途径,在高校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形成有效的反馈机制。
   对于当前高校和谐校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李向玉认为,由于某些环节沟通欠顺畅,管理不完善,为宣泄某种利益诉求而突发的群体性事件,在高校内外产生了强烈影响,迫使人们反思高校内部管理机制方面的问题。
   师生关系趋变
   由于商业社会的逐利模式使师生关系趋于实用主义,过去亦师亦父的伦理涵义逐渐式微,教师的权威地位也开始转变,学生对于教师的认同感降低;另外,随着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现象日益突出,教师将重心都放在科研上,部分教师还经常活跃于公司与学校之间,导致师生关系逐渐疏远、淡漠。加上长期以来由于内地一些高校校园内部缺乏互动的渠道和机制,利益主体的诉求无法充分表达。
   为此李向玉提案建议,以师生为本,建立多层次对话的长效机制。高校管理本质上是一个规则和秩序构建的过程,其中前提就是内部成员对办学使命是否有统一的认识,目标取向能否有效协调。高校内部需要建立多层次的沟通与对话机制,如在学校管理高层设立与师生对话的长效机制,议题可以针对师生基本诉求、校园设施、教学环境,以及学生支持等;在学科层面,院系可以在课程设计、就业取向、教师表现等方面与师生对话,达成合作与协调,疏解矛盾,增进管理认同感的目的。
   构建回馈网络
   其次,教师和学生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分别担负着不同的角色和责任,拥有各自的价值取向。如建立年级导师制为学生提供支援和辅导;也可以通过谈心、会议、咨询、讲座、报告,邀请教师参加社团活动,鼓励教师兼任辅导员、班主任等;再次要拓展师生沟通的时空。师生交流应从课堂上,延伸到课外、社会实践中,甚至是网上虚拟世界。最后还要协调高校发展的价值取向,使师生能够在育人为本的氛围中和谐共处。
   健全组织架构,形成利益相关者回馈机制。校园的和谐意味着利益关系人的诉求能够得到合理、合法的表达,这需要高校逐步建立整体的、系统的、制度化的利益回馈体系。应从校、院层面的组织架构着手,建立健全的师生咨询委员会、学科顾问委员会、专业团体,雇主与校友委员会等立体式、全方位回馈网络;通过制度化的举措,建立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信息互动机制,在高校校园内部形成共同行动的力量,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李向玉,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1975年毕业于我校英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