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至5日,第十三届孔子学院大会在成都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主席孙春兰出席大会开幕式并致辞。本次大会以“改革创新促发展,携手同心创未来”为主题,举办2个专题论坛,8场中外校长论坛和20个工作坊。来自154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名代表参加大会。我校校长彭龙、副校长闫国华应邀出席大会。开幕式由教育部部长、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副主席陈宝生主持。
孙春兰指出,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作为中外语言文化交流的窗口和桥梁,孔子学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孔子学院要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健全质量评价体系,打造汉语教学权威平台;要开展丰富多彩文化活动,发挥汉学家的文化使者作用,培育人文交流综合平台;要实施“汉语+”项目,因地制宜开设技能、商务、中医等特色课程,建立务实合作支撑平台;要坚持开门办学,发挥双方办学优长,培养更多熟悉对方国家的优秀人才,构建国家友好交往平台,为深化中外友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开幕式前,孙春兰出席总部理事会会议,研究部署孔子学院工作。总部理事、我校校长彭龙在会上发言,介绍了北外语种建设成就以及与国外大学联合培养储备师资的计划,提出北外将在国家汉办的支持下建立孔子学院研究生院,利用北外语种优势,吸引优秀人才来华攻读学位或进行高级别进修,培养孔子学院的汉语师资和中国研究师资力量,推动高层次中外人文交流。
5日上午,闫国华在校长论坛第二分论坛发言,题为“骨干教师的职业化发展:北外思考与实践”。他在发言中强调,骨干教师的职业化发展是孔子学院内涵建设和质量保障的重要基石,在专职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应保证教师数量,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同时也应明确选拔标准,加强职业培训,为教师明确职业发展路径。
5日下午大会闭幕式上,我校第四次获得“孔子学院先进中方合作机构”称号,教育部副部长田学军向闫国华颁发了奖牌。我校承办的巴塞罗那孔子学院、罗马大学孔子学院和纽伦堡-埃尔兰根孔子学院荣获“先进孔子学院”的表彰。
目前,全球已有154个国家建立了548所孔子学院、1193个孔子课堂和5665个汉语教学点,中外专兼职教师4万多名,累计面授学员1100万人,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惠及上亿民众。我校作为全国承办孔子学院数量最多的中方合作院校,已在欧洲、亚洲、美洲的18个国家建设了23所孔子学院。2018年,北外承办海外孔子学院学员总人数达36683人,开展各类文化活动907次,受众达31万人。
孔子学院工作处处长金利民、历史学院院长李雪涛等参加会议。
(孔子学院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