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欢庆党的十九大特刊•高校巡礼”整版报道我校办学发展成就
发布时间:2017-10-25 11:09:27 来源: 新闻中心 编辑: 郭玮

    10月25日,《光明日报》第12版“欢庆党的十九大特刊•高校巡礼”推出北京外国语大学专版,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校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奋力前行的实践、成就和足迹进行整版报道。

 


    报道共由五部分组成:“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足迹”栏目,刊登了通讯《发挥多语种优势 培养国际化人才——北京外国语大学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外语教育内涵式发展》,报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校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引下,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成绩;“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学思践悟”部分,发表了韩震书记、彭龙校长的署名文章《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是结合对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学校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谈对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深入思考和独特体会;“我看北京外国语大学这五年”部分,我校校友马振岗撰文《从“外交官摇篮”到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对学校近年来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服务国家战略等方面取得的成绩和作出的贡献进行评价;“数读北京外国语大学”部分,是五年来学校部分亮点工作的呈现;图片报道部分,展现了我校精致典雅的校园环境和浓厚的国际化校园氛围。以下是详细报道:

 


发挥多语种优势 培养国际化人才——北京外国语大学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外语教育内涵式发展

 

克拉科夫孔子学院举办“孔子学院日”活动。

 

北京外国语大学东校门。

 

北外图书馆。

 

校园中的留学生。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力前行•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足迹】


    高等外语教育要致力于培养一大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中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的专业人才,这是时代赋予外语教育的历史使命。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作为中国外语教育的领航者,北京外国语大学一直以培养忠于国家、心忧天下、服务人民、了解世界的优秀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中国特色高等外语教育的发展道路,培养独具特色的高端国际化复合型人才。

 


延安精神 凝聚国家情怀


   “人民需要我们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每年的毕业典礼,即将奔赴世界各地的北外学子都会饱含深情唱起这首熟悉的校歌。76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北外人正是高唱着这首歌曲,把青春和热血投入到国家建设和民族振兴的进程中。
    在他们之中,2017届计算机系的王伟伟同学对歌词的内涵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即将踏上征途的他,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扎根西藏基层,将在那里工作五年。但他并不孤独,北外第8届研究生支教团的10名志愿者也即将走向支教岗位,他们将在西藏拉萨、陕西陇县、云南鹤庆进行为期一年的基层教学工作。
    北外,这所被誉为“共和国外交官摇篮”的大学,将胸怀国家,服务人民的理念深深扎根于办学历史之中,让红色基因在北外人身上代代相传。“北外学子要传承红色基因,发扬历史传统,发挥多语种的特色和优势,成为兼具‘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国际化人才!”这是党委书记韩震对每一位北外学子的殷切期望。
    把握历史,才能更好地理解今天;读懂中国,才能更好地了解世界。这样的育人理念贯穿在王伟伟和同学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
    入学第一课的校史讲座,第一次去参观校史馆让他们始终难忘。在学校的每一个暑假都是忙碌而充实的——他们或是前往延安开展“重走红色之路,寻访校址校史”,或是参与“歆语工程”等主题教育和外语支教活动。当他们满载收获返回校园,浓浓的读书氛围又帮助他们通过经典阅读“读懂中国”,在了解世界之前,充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他们曾收到过书记、校长为每一位同学开具的“大学生传世经典随身读”的书单,还有专业知名教授为同学们量身推荐的必读书目;他们参加过学校和院系的读书组织,接受过研习导师的指导,聆听过教授们在读书茶座上的读书分享。
    来自于五湖四海,绽放在世界各地,王伟伟和所有北外人心中都有一个梦,在有五星红旗飘起的地方,都能看到北外学子的身影!

 


整合资源 服务国家战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动高校其他工作。“一带一路”建设为北外提供了战略发展导向和拓展空间。2017年3月4日,16名申请者齐聚亚非学院参加面试,7人入选“2017年亚非非通用语人才培养计划”,将派往目标语种对象国或世界一流大学相关专业学习。
    截至今年,北外已开设84种外国语课程,到2020年开设的语种将超过100种,其中仅在“十三五”期间,就将新建设30个左右非通用语专业,实现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官方语种全覆盖。
    “外语是北外的重要底色,但不是全部颜色”。北外校长彭龙认为,只有坚持把语种建设与学科建设相结合,积极发展与“一带一路”建设相契合的学科,实现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的有机结合与创新,才能满足国家战略需要,培养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追求卓越的北外人,谋求优化学科结构,打破院系壁垒,将原先分散的学术力量整合起来,构建了“外国语言文学”“多语教育科学”“区域与全球发展”和“比较文明”四大学科集群,凝聚了全校力量就重大问题联合攻关、协同创新。

 


汇通中外 培育文化使者

    沙米尔是来自马来西亚玛拉工艺大学的一名在读学生,自幼便对汉语和中国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今年,沙米尔在北外承办的马来西亚孔子学院举办的选拔赛中拔得头筹,获得代表马来西亚赴中国参加第十六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复赛资格并最终获得亚军。
    沙米尔只是北外承办孔子学院影响过的千千万万学员中的优秀代表。2017年是北外孔子学院工作处走过的第10个年头。作为国内高校第一家孔子学院工作处,10年间北外已在17个国家承办了22所孔子学院,承办数量居全国高校之首。
    正是源于自身良好而广泛的国际合作基础,北外始终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加强外语院校的交流与合作,搭建资源共享、信息沟通平台,贡献中国智慧。今年5月19日,由北外倡议发起的全球外国语大学联盟成立,14所中国高校、16所国外高校成为首批成员。
    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承担起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使命,北外人才培养已经从单一的语言技能训练转移到语言和专业的相结合,不断强化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金利民教授是北外教务处处长,也是新成立的北外学院的执行院长。“北外学院希望实现的理念主要是交叉学科人才培养,”金利民表示,学院将通过采用通识教育体系和教学方法,解决学生知识面窄、思辨能力弱等问题。“我们希望利用完全学分制、开放式选课制度、自主选专业等机制来实现这一目标。”谈到未来,金利民充满信心。
    国际组织学院与北外学院同时成立,目标是培养和储备一大批国际组织急需、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多语言能力、突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跨学科知识的国际组织人才。未来,部分对国际事务感兴趣的学生将有可能被选送到国际组织学院学习。

 


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韩震,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彭龙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指明了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期间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
    近年来,北京外国语大学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秉承“外、特、精”办学理念,以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为办学目标,锐意进取、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双一流”建设,在各个方面取得工作实效。

 


服务国家战略,深入推进学科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北京外国语大学自建校以来就以服务国家发展为己任,将自身发展与国家建设紧密联系在一起,纵观北外的办学历史,学校在不同历史阶段,随着国家形势的变化,适时调整办学方向,为中国的对外交往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近年来,北外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参与全球治理等国家战略实施,大力发展非通用语种建设。为了加强理论引领,学校还积极推动学科交叉、学科融合,先后成立许国璋语言高等研究院、王佐良外国文学高等研究院、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比较文明与人文交流高等研究院,打造“外国语言文学”“多语教育科学”“区域与全球发展”和“比较文明”四大学科集群,在2017年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中,北外的语言学、现代语言学两门学科进入全球前100,北外成为中国拥有全球顶尖语言类学科数量最多的高校。

 


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北外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核心任务,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上旗帜鲜明,学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立德树人工作,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致力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思辨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的复合型、复语型、高层次国际化人才。
    北外主动作为,创新外语人才培养理念,推进通识教育改革,加强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创新招生模式,实行本科生综合评价招生,不断突破人才瓶颈,并有计划地做好人才储备,为我国参与全球治理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发挥国际化办学优势,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学习外语和研究国际问题的初心是培养具有更广阔视野的中国人,而不是培养失去中国文化根基的人。因此,外语教育不仅要使学生了解对象国文化,也要了解中国文化;不仅要借鉴外国文化,更要在跨文化交流中不断传承创新中国文化。
    北京外国语大学始终肩负着把中国介绍给世界,把世界介绍给中国的光荣使命,与世界上87个国家的400多所高校签署了校际交流协议,与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俄罗斯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等国外著名院校建立了实质性的合作关系。近年来,学校在国际化办学方面不断探索,与英国诺丁汉大学联合成立国际研究生院,并于今年5月发起成立了全球外国语大学联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新的历史时期,北外致力于成为实施国家多语种发展战略的高地、中国外语教育发展与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的引领者、服务国家全球战略和维护国家安全的智库、促进中外优秀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要基地。全体北外师生将围绕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坚持“外、特、精”办学理念,弘扬“兼容并蓄、博学笃行”校训精神,凝心聚力,奋发有为。

 


从“外交官摇篮”到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

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外事委员会副主任、我校校友马振岗


    北外被誉为“共和国外交官摇篮”,几十年来培育出大批优秀外交官。作为北外的老校友,我深切感受到近五年来北外在许多方面展现出崭新面貌。
    语言教学的综合型发展。北外在俄语、英语、法语和西班牙语四大语种教育上占据优势,另外在北欧和东欧语种上地位突出。近些年来,为适应国家对外战略的需要,大幅度增加新的外语语种,特别是针对亚非拉地区的非通用语种,总数已达84种,而仅在过去五年就增加了28个新语种。
    人才培养的综合型方向。北外历来重视继承延安的光荣传统,强调培养“又红又专”的人才。在实践中,主要精力放在业务上,而且更注重学生的语言水平。在学科设置与课程安排上,也超越单纯的语言教育而囊括多领域的相关项目。
    学用结合的综合型开拓。北外英语学院建立英国研究中心,专门从事英国问题研究,举办研讨会,编辑出版《英国发展报告》等。北外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广和落实,立足国家战略需要,确定了为“一带一路”建设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目标。

 


数读北京外国语大学

 


    拥有1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6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国家级和北京市重点学科。5年来新增外语语种28种,开设外语语种已达到84种。
    拥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语委科研中心1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中心41个,有CSSCI期刊4种。
    承办22所海外孔子学院,分布于亚、欧、美17个国家,涉及15个外语语种,其中非英语国家19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9所。

 

    专版链接:
    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7-10/25/nw.D110000gmrb_20171025_1-12.htm

 

(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