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现状与未来”论坛在我校举行
发布时间:2017-05-19 20:21:03 来源: 教务处 编辑: 郭玮

    5月19日下午,全球外国语大学联盟校长论坛暨2017年区域与全球治理论坛分论坛之一——“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现状与未来”论坛在图书馆举行。该论坛由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教务处共同主办。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智利瓦尔帕莱索天主教大学、慕尼黑应用语言大学、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马来亚大学、印尼日惹国立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浙江外国语学院等来自7个国家和地区的12所高校的20多位代表出席论坛。论坛由教务处处长金利民主持。

 


    跨学科人才培养是时代所趋,在高等教育中应置于优先地位。应建立并完善现代人才培养体系,以迎合全球的多样化需求,促进人类全面发展。该论坛旨在分享全球各院校关于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经验与成果;促进各院校间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各方关切问题,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
    论坛前半场,我校副校长贾文键、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副校长弗朗西斯科•特里戈•塔维拉、清华大学新雅书院副院长曹莉、慕尼黑应用语言大学校长菲利克斯•迈尔以“国际化人才培养”为主题作了主旨报告。
    贾文键以“外语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内涵与标准——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实践”为主题,提出了九条国际化人才的内涵和标准,包括全球化思维、多语言能力、专业知识技能、背景经历、精神动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抗挫折能力、三角校正能力、民族文化能力,并介绍了北京外国语大学为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所采取的举措及取得的成果。
    弗朗西斯科•特里戈•塔维拉教授以“墨自大国际化视角:促进人才流动”为主题,介绍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墨西哥研究中心”的相关情况,并分享了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在国际化人才、学术、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以及成功经验。
    曹莉的报告以“当今人文科学教育:以清华新雅书院为例”为主题,她详细介绍了新雅书院对改革和创新本科教育模式的所做的诸多尝试,认为当今人文科学教育应该强调“文理通识、通专并举、学科交叉、创承创新”,培养具有远大抱负、人文心智、科学精神、国际视野和专业能力的一流领军人才。
    菲利克斯•迈尔以“教育国际化:中德大学语言通用课程发展的优势与机遇”为主题作了报告。他阐述了欧洲大学的发展历程及主要特点,介绍了中德大学的联合培养项目及语言通用课程,并肯定了中德大学语言合作对大学、学生及教师产生的积极影响。
    在上半场的互动讨论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就国际学生交流、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复合人才“泛而不精”等问题进行了深刻而全面的探讨。

 


    论坛后半场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主题,莫斯科国立语言大学副校长古瑟伊诺娃•伊纳拉•阿利耶夫娜、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卢晓东教授、马来亚大学人文社科学院院长哈纳菲•胡赛因、印尼日惹国立大学讲师特里•苏吉阿托•胡姆作了主题报告。
    古瑟伊诺娃•伊纳拉•阿利耶夫娜首先作了主题报告——“语言的学习整合:以欧亚跨国学习为路径”。她介绍了当代俄罗斯与其他国外大学的发展与培养目标,并提出了欧亚大陆语言学习整合的发展历程、参照标准及积极作用。
    卢晓东的报告主题为“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专业设置与学生知识建构”。他介绍了国内外大学的专业分类与发展,具体分析了本科专业分类的三个标准,并提出了跨学科人才培养的多种途径及发展趋势。
    哈纳菲•胡赛因以“马来亚大学的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为主题,介绍了马来亚大学学生通过社团与组织的方式提高跨学科与国际化能力的成功经验,也总结了社团在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中面临的挑战,并对其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特里•苏吉阿托•胡姆的报告以“日惹州立大学与全球教育:学生交流对培养创新能力的意义”为主题。他分析了创新能力的本质,学生交流项目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积极作用,并介绍了日惹州立大学多样的学生交流项目。
    在下半场的互动讨论环节中,天津外国语大学校长修刚等教授谈到了此次论坛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并希望通过外语联盟的方式促进跨文化国际交流人才的培养。
    论坛通过北京时间直播,点击量超过五万人次。场外观众与场内嘉宾就论坛主题形成互动讨论。

 

(教务处 于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