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高端论坛举行
发布时间:2017-04-09 22:38:05 来源: 新闻中心 编辑: 郭玮

    4月9日下午,作为国际化人才培养高端论坛分论坛之一的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高端论坛在行政楼举行。出席本次论坛的嘉宾背景多元,包括联合国系统及其他重要的国际政府间组织、非政府间组织高级官员,兄弟院校的国际组织研究中心负责人,我校职能部门负责人及教师学生代表。论坛由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永辉主持。论坛围绕四个方面进行:国际组织人才素质标准与培养方向,国际政府间组织与非政府组织不同岗位的素质要求,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方案设计,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国际国内合作。

 


    分论坛议程一的首个问题由中国常驻联合国前副代表王学贤大使主持,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会长、前中国常驻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特命全权大使唐国强,联合国粮农组织前副总干事何昌垂,前中国联合国协会副会长兼总干事刘志贤,国际劳工组织首任性别平等局局长张幼云分别就国际公务员的基本素质要求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随着中国国力的上升,国际人才的培养非常重要,应该看到我国在联合国任职人员数量与国力不匹配的问题。应该抓紧培养中国的国际组织人才。在人才的培养上,中国需要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熟谙国际规则、具有中国情怀、通晓国际语言的国际化人才。另外,在国际组织任职的人才也需要有非常高的综合素质,这种素质不仅体现在沟通能力,还包括道德水准和个人魅力。
    分论坛议程一的第二个问题由前中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使尤少忠主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合作司国际职员处处长王涛,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区域合作司副司长、特别协调员王之佳,前国际劳工组织东亚分局副局长、国际劳工组织老、泰、柬国家局局长王纪元,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东亚地区代表处高级政治顾问郭阳,就国际政府间组织与非政府组织不同岗位的素质要求展开讨论。嘉宾们认为,国际组织对人才的需求是以其职能为根据的,而职能与国际组织的宗旨和主要议题是相关的,很多嘉宾都强调跨学科的人才培养。一方面,跨学科人才的培养必须重视通识教育,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多可能性。另一方面,不同国际组织面临着多样化的议题领域,也要注重培养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
    分论坛议程二的首个问题由外交学院前副院长郑启荣主持,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北大国际组织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滨,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联合国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张贵洪,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联合国研究中心主任贾烈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蒲俜,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李永成就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方案设计展开讨论。在课程的设置上,嘉宾提出应该要达到古今、中外、虚实、文理的结合,按这样的培养理念进行设计的课程规划更有利于培养全方位、多层次的人才,将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结合起来。要将顶层设计与具体培养相结合,不能一哄而上进行国际组织人才培养。此外,不仅要培养中国的国际组织人才,而且也要帮助培养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组织人才,这样更有利于中国理念的传播以及中国外交环境的改善。
    分论坛议程二的第二个问题由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政治学系主任张小劲主持,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陈须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中国维和警察培训中心副教授何银,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志洲,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联合国与国际组织研究中心副主任刘铁娃,就国际组织人才培养的国际国内合作展开讨论。在面对中国特色性上,不仅要强调自身文化的特殊性,也要注重国际共识知识。具体来说,一方面,要注意在理论层面解释中国文化的特殊性以及加强话语权研究,提高中国在构建国际规则方面的力量;另一方面,要注重国际组织当前形成的合理共识,增加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以及中国理念在国际上的接受度。

    会议最后,李永辉进行了总结,对嘉宾为新学院成立提出的战略思维、理念设计及运作模式表示诚挚感谢,会议增强了对新专业建设的难度和可操作性的理解。此次讨论是建设国际组织学院的良好开端。他倡议各位嘉宾及相关组织机构建立一个联盟机制,加强沟通,加深合作,为国家的人才培养战略献计献策。

 

(通讯员 刘铁娃、李宏洲)